我是这样学习的

时间:2014-11-14 10:57:36 

文/张保振

人到老年,总喜欢回顾。人到退休,不喜欢闲休。于是有了一本新书的问世。

我为自己编辑新书所选的文章,都是近两年多的新作。新作不新,多为老话题。老话题不随老,力求写出新意。这是我的愿望,也是出书的愿望;这是我的追求,也是出版一本新书的追求。于是,有了这本书的书名:“学习的春天”。

“学习的春天”这个书名,源于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走进学习的春天里”。之所以以这篇文章作为本书的书名,在于:这本书所选的130多篇文章,都是我学习的结果。这种学习,既包括学书本,更包括学实践,亦包括学他人。“书本”与“实践”,人人皆知,毋庸赘言;我讲的学“他人”者,既包括同事、朋友,也包括家人、亲友。一句话,凡眼之所及,行之所至的地方,都是我学习的对象、学习的老师、学习的挚友。我的学习,在于认识自己、快乐生活、留下思考。

认识自己是不易的。如不是,何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经典之论。但通过学习,是可以认识自己的。我自己有这方面的体会:学习书本,使我痛感自己知识之贫乏;学习实践,使我痛感自己本领之欠缺;学习他人,使我痛感自己缺项之太多。正因为有这“三个痛感”,自己虽有大学文凭,虽有大学的学术职位,仍觉自己如小学生一般,不敢有任何骄傲之心、丁点自豪之感;自己虽有基层工作经验,虽然“官”位不低,仍觉自己须臾不敢离开基层,半点不敢居高临下,一点不敢下车就大发议论,见皮毛就大加评论;自己虽然年龄不算小、阅历不算浅、经历不算少,仍觉自己多不如人:年龄比自己大的,经验比自己多;年龄比自己小的,活力比自己多;年龄与自己相近的,长处比自己多。这“三个仍觉”,常使自己感到“小”、常让自己觉得“少”、常促自己多取“宝”,做人、做事与做学,始终站在低洼处,时刻不敢翘尾巴。

快乐生活是必需的。人在世上走,就该快乐行。快乐,不仅是种需求,更是种能力。能力,爹妈带不来,全靠学习得。荀子有言:“少而不学,长无能也。”其实,即便到老,不学习,同样难有快乐之能力。这种快乐的能力,依我之见、之践:干啥学啥,可让自己获得做好工作的能力,从而心情舒展;实践锻炼,可让自己本领渐长,从而心情愉悦;与人交往,可让别人的优点成为自己的优势,从而心情放飞。更重要的,这种快乐的能力,往往与学而深,与时而进,让人懂得,生活,决不是一种味道,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真生活,才得真享受;才是实生活,才获真快乐。如果只企望一种味道,不仅不实际,而且无快感。

留下思考是应该的。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考。思考,是一种劳动。是劳动,就应有成果。至于这种成果,是圆是扁,是甜是咸,实践有证明,别人任评判。就自身而言,自己的种种思考,全都形成在已发表或没发表的文章中。我的这些文章,不敢说有什么质量、有什么分量,却有一种追求。这个追求,就是力求使所写的文章、所讲的话语,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毕竟,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是要人听的。让人看、要人听,就会占用别人的时间。如果文无思想,让人读后无丁点启发;无知识,让人看后一无所得;无文采,让人读之如视碎片,不仅对不起人,而且还会有意无意地铸下如鲁迅所讲的“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之过。这,不仅会让人不快,而且会让自己的良心时时难安。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半月谈

美图欣赏

半月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