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母亲乱点鸳鸯谱
周格平是一位陆军上尉,近日休假从部队回到家乡湖北省郧县探亲,这可忙坏了他的母亲。母亲忙着给长年当兵在外的儿子做好吃的、好喝的,这当然是必须的。但是母亲不仅仅是在忙这些,她还在抓紧机会给儿子相亲。儿子的假期太短,一眨眼就会过去。而且她还不能明确地向儿子点明相亲的事,因为儿子说,自己还年轻,个人问题暂不考虑。
周格平回到家的第二天晚上,母亲便对他说:“平娃子啊,明天你莫穿老百姓的衣裳,把军装穿起。”周格平问:“为什么要着军装?我回家是休息,穿便衣自由些。”母亲说:“明天你就少自由一天。你胡三叔、胡三婶请你去吃午饭,他们想看看你穿军装的模样。”
胡家和周家原来是近邻,可以说胡三叔、胡三婶是看着周格平长大的。后来因为拆迁,周家和胡家都搬进了新居民小区,离得远了,但是胡三叔、胡三婶仍和周妈妈常有来往。
妈妈的话,周格平总是要听的。他带着礼物来到胡家,二位老人好不高兴,笑着说:“我们两家是什么关系啊,你还带什么礼物?”
午饭十分丰盛,胡三叔、胡三婶望着比入伍前更加英俊、更加阳光的周格平,越看越欢喜。分手时,二老反复交代:“格平啊,回部队后安安心心好好工作,你家里的事有我们经常照顾,你放心,从现在起我们两家就是一家人了!”
周格平觉出了今日的这顿午饭有些特别,胡三叔和胡三婶话中有话。回家后他急忙向母亲询问原委。母亲拍着手说:“好,太好了!你胡三叔、胡三婶这么表态,说明这桩婚事成功了!”
原来是母亲早就相中了胡家的女儿胡小霞。胡小霞人长得标致,性格好,孝敬老人,周妈妈早就盼着她成为儿媳妇。而胡家二老也早就欣赏周格平,今日见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周上尉,更是喜爱得不得了。
周格平问妈妈:“既然是跟胡小霞相亲,为什么今日不见小霞本人?”母亲答:“她工作忙,抽不开身。”格平又问:“这事征求过小霞意见吗?”母亲信心满满地回答:“还没征求过,但是只要两家老人同意,你也满意,小霞本人肯定点头,求之不得!”
周格平只觉得哭笑不得,心里说:老妈啊,你们这不是在乱点鸳鸯谱吗?
二、意中人的赠别词
周格平是不会答应由三位老人背着胡小霞策划出来的婚约的。原因有二:第一,他不知道人家胡小霞是怎么想的;第二,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早已有了意中人,名叫叶玲真。
叶玲真的身份有些特殊,享受“台胞”待遇。她的老家也在郧县,但是她出身在台湾的台北市。说来话长,这里不妨长话短说。那是1949年春天,叶玲真的爷爷(当时刚刚二十出头,是国民党军队的新兵)随部队到了台湾,后来就在台北娶妻成家。因为生活清贫,直到1964年夫妇俩才生育了唯一的儿子,名叫叶思根。1996年,叶思根夫妇以台商身份到被称为“汽车城”的湖北十堰市投资开办了一家小型车用灯具厂,当时叶玲真只有6岁,爸妈便将她也带到大陆,寄养在郧县玲真的小姑奶奶家。郧县离十堰市只有30公里,叶玲真在郧县从小学读到高中,周格平是叶玲真的高中同窗,学习上常互相帮助。周格平入伍后,两个人开始鸿雁传书,感情越来越深。后来,部队选送周格平到军校学习,军校对学员们提出“三不要”的要求,即在校期间集中精力学习,一不要喝酒,二不要抽烟,三不要谈恋爱。为了认真执行这三项要求,周格平写信对叶玲真说,从现在起到我军校毕业,你我二人暂停一切联系,只在心中勿相忘,后会有期。叶玲真很快复了信,但是信中未答半句话,只抄录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一词中的最后五句相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