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 老男人的“新春天”(2)

时间:2015-11-27 13:33:51 

每天都有“culture shock”。创业以来,没有一件事是按秦朔预想的来。

10月16日,“秦朔朋友圈”正式上线。“创刊词”自然是这位前总编辑一手操刀。从《南风窗》到《一财日报》,每逢重要日子,新年献词、周年特刊,他都会写上一篇洋洋洒洒、高屋建瓴的雄文。

和团队商量时,这群由85后和90后组成的“小伙伴们”向他提议了一个标题–《从“看门狗”到“张江男”》,“他们说这个标题好,绝对能刷屏。”落差感、戏剧性,还有借势营销–6月份那篇被疯转的《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创下了“吴晓波频道”上线以来同时段转发点击率的顶峰。

在电脑上敲出这一行字后,秦朔越看越不顺眼,又把它们一个字一个字抹去,他起了一个“文艺兮兮、很我们60后的标题”–《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

这立刻在团队里激起一片反对声。“他们说啥叫文明,你说生命就好了,啥叫生命与生命?你写这都是什么?”

20年来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自信,不断地被质疑和挑战。这位爱写学术论文、有着博士头衔、每写一次研究报告都会被高频率引用的前总

他的自媒体品牌名–“秦朔朋友圈”是老同学、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取的。这一回,他充当了秦朔的“创业导师”。12年前,这位杭州籍老同学从新华社离职,下海创立“蓝狮子”和个人品牌,并在两年前开始了自媒体的探索,目前收获颇丰。

嗯,听上去像是一个恶作剧。“我就说,你让我的叫‘秦朔朋友圈’,那你自己的为啥叫‘吴晓波频道’呢?因为我觉得‘吴晓波频道’还算是比较正常。”随后,他的创业导师给出了几条理由:一、你为人好、口碑好,各界都买你面子;二、有些话题直接可以在你的朋友圈里产生。

后来,秦朔在美国读大二的女儿告诉他,“朋友圈”在英文里是moment。一位85后员工忽生灵感,说chin是秦的英文拼音,那“秦朔朋友圈”的英文名可以是“ChinAMoment”。秦朔动手一改,把“A”变成“@”,就此搭上了互联网的概念。

现在,他自己越看越喜欢这个“Chin@Moment”。在新一版的logo设计里,品牌的英文译名会被放大,放在前头,而“秦朔朋友圈”则小小地放在下面。

“感觉就不那么招摇了。”他把身体往后一仰,开心地笑了,“在新的互联网时代,我个人融入中国的国家命运中。这才像话嘛。”

长达25年的体制内生涯,让这位早早成名、统领过一千多号人马的前报社总编辑习惯了“刻意低调”的生存模式–淡化个人,身居幕后,避免站在一切只突显个人的聚光灯下。

这里可以讲一个独家的故事。秦朔在《一财日报》总编任上,某一年曾入选《南方人物周刊》传媒业界的“青年领袖”榜单。得知此事后,他给本刊主编打来一个电话。再然后,他的名字在候选名单悄然消失。

长久以来,他的知名度更大程度上局限在传媒界和政商界。在《一财日报》,秦朔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的专栏写作,但这些评论大多并不署名。只因在《第一财经》电视上主持过一档高端商业访谈,本地的普通市民才开始熟悉这一张看上去沉稳忠厚的脸。

现在,站在这个巨大而陌生的市场上,他被推着、拉着,不得不开始学习亮嗓子为自己吆喝,至少,必须允许别人来为自己吆喝。

采访前一日,在团队的安排下,秦朔和一家广告公司的人吃了一顿饭,聊聊如何为新公司“弄一点声响”。“他们不能容忍你这么低调,他们说你搞这么低调算什么?你不是认识了很多商业领袖吗?你就让他们来为你祝贺。”

于是,他扭扭捏捏地给各路精英发了一封电邮。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南方人物周刊15年32期

美图欣赏

南方人物周刊15年32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