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自由地攀岩

时间:2015-09-29 15:20:30 

攀岩是一种非常慢的运动,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注意细节。

平时的何川过着两种生活。我第一次在北京理工大学见到他时,他穿着大裤衩和短袖T恤,从学校教师宿舍塔楼走过来,钻进了一家校内的咖啡馆,要了壶水果茶。当他用比常人粗壮得多的手捏起玻璃小茶杯时,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小臂上微微凸起的青筋。他从老家重庆农村考到北理工,本科、研究生、博士一路念下来,2000年毕业后就留校当了老师,一晃15年,没怎么参与评职称,依然是教光学的讲师。

第二次见他是在京郊白河他的农家院里。农家院在密云白河峡谷的尽头,三面环山的小村子里一共几户人家。入秋的京郊正赶上丰收,后院的大婶给他拿了一袋新打的鲜核桃,几个新掰的玉米,还在他的厨房桌子上放了一碗新磨的韭菜花。何川身材不高,穿着冲锋裤和拖鞋,坐在小院里轰着身边的飞虫。他的小院随意种着葫芦藤、金银花藤,一棵梨树、两棵银杏树、一排大葱和几排玉米,没什么规律。白河峡谷的花岗岩岩壁非常适合攀岩,这里也成了京郊乃至全国最有名的攀岩地点之一。何川是白河攀岩基金的负责人,管理着这里的20多处攀岩线路。

他在北京市里没有房,平时住的是学校内的教师宿舍。2008年他花几万块钱买下了白河这处农家院,几乎每周末都过来住。何川说白河是他的第二故乡,而他的第一故乡是大山。

王茁与四姑娘山

攀岩分两种,在人造岩壁上的竞技攀岩和在天然岩壁上的探索性攀岩。何川2002年第一次接触的是竞技攀岩,一个喜欢户外的朋友带着他去了首都体育馆。在室内的人造岩壁上,何川没有找到乐趣。“现在回头看,开岩馆的人会在人造线路上故意设置一些难点,这是人工岩场的特点,但对初学者来说太难了。”那一年冬天,何川通过“绿野”户外网站参加了在河北涞源的攀冰活动,在冬天自然形成的冰崖上,他头一次感觉到了自由的畅快,“没有手点、脚点的限制,随便你去发挥,想爬哪儿就爬哪儿”。那次经历不仅让何川开始对室外攀岩感兴趣,也因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攀登者,其中一位就是王茁,网名“Kristian”,大家叫他“老K”,是中国最早一批开始研究攀岩的人,也是何川攀岩的启蒙老师。

2000年前后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攀岩爱好者。“那时物价不高,整个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压力不太大,很多做IT的人收入挺高,就开始了攀岩,一直坚持至今。这个圈子里现在很多主力还是那时候参加的人。”那时大家都没有什么攀岩的专业知识,“盗版岩与酒论坛”网站成了人们交流信息的地方。岩友们在上面分析、翻译、讨论技术和攀登方面的相关知识,除了有国内的爱好者经常在里面发文,还有在国外的中国人,将他们在外面的攀登经验直观地分享给大家。“这个论坛一点都不浮躁,大家一点点积累直到现在,可以说是一个学习的宝库。”何川回忆道。王茁就是这个论坛的版主之一。

“盗版岩与酒论坛”成了岩友们的理论基础,而白河岩场则成了他们主要的实践地点。王茁那时是白河攀岩基金的负责人。基金并不是一个实体组织,而是大家自愿地通过基金将捐款和物资聚集起来,购买专业设备,用于白河附近岩场的开线和维护。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