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到底有多少书画藏品?历时7年的第五次藏品点查结束后,故宫曾公布一份文物普查的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故宫共有藏品180.7558万件。其中,绘画5.3492万件,书法7.5035万件,碑帖2.856万件,共计15.7万余件。故宫博物院的书画藏量,约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的四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拥有近420件元以前的各类绘画,近310件元以前的各类书法。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以清宫旧藏为主。据统计,故宫博物院的180万余件藏品中,有近156万件为清宫旧藏文物,占藏品总数的86%,24万余件藏品为建院以来的新收藏。就书画而言,故宫有清宫旧藏绘画1.5万余件,书法2.2万余件,碑帖5800余件,共计4.28万余件。
故宫清宫旧藏文物的主要
除明代及以前的书画珍品外,清宫还收藏了不少当朝正统书画名家的精品,如清初“四王”等。但因乾隆排斥明代遗民画家和新派书画家的作品,嘉庆、道光以降则国势日衰,无力搜集,使“四僧”、“金陵八家”、“黄山派”、“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改费派”、“海派”等作品几乎未能得以收藏,成为清宫书画旧藏的缺憾。
清宫书画收藏在乾隆年间达到了巅峰,然而之后因各种原因,散佚甚多。嘉庆时,皇帝喜用宫中所藏法书名画颁赐亲王和大臣。赏赐成亲王永瑆的书画中,就有西晋陆机《平复帖》。道光以后,用书画作为赏赐品则有增无减。
近代以来,清宫文物更是遭到了三次严重的劫掠和损毁,对书画藏品亦造成了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据《石渠宝笈》记载,圆明园内藏有历代书画200多件,均被烧毁或劫掠,如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被劫往伦敦。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大量宫廷文物被抢掠。其中,颐和园所藏的大量图书、字画等被掠走。第三次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前后达13年的逊帝溥仪“小朝廷”时期。1922年7月13日至同年12月12日的五个月内,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将书画、器物等转移出宫外,作为日后复辟的资金。其中,珍贵书籍210部,字画手卷1285件。运出去的字画,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曹娥碑》、《二谢帖》等,有钟繇、僧怀素、欧阳询、宋高宗赵构、米芾、董其昌、赵孟頫等人的真迹,有王维的人物画,马远和夏珪以及马麟等画的《长江万里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称,被溥仪兄弟盗运的书籍字画“皆属琳琅秘籍,缥缃精品,《天禄》书目所载,《宝笈》三编所收”。当时宫内自上而下,偷盗成风,大臣和官员们以借出鉴赏、请求赏赐等方式收敛书画珍宝,太监们则拨门撬锁,暗中盗窃。1923年,溥仪决定整顿内府,清点库房。1923年6月26日晚,建福宫花园突然起火,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和大量珍贵收藏。内务府称,仅书画就烧毁了1157件。
溥仪偷运出宫的珍贵文物,一些在天津被变卖、作为礼物赠送,另有大批运至长春伪皇宫内。1945年8月,溥仪将精选出的珍贵文物57箱并随身携带的珍宝,转运到了通化临江县的大栗子沟。溥仪被俘虏后,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眷属将100余件法书名画上缴给东北民主联军派来接收的代表。这些法书名画包括晋、唐、五代、宋时的名家佳作,大多数是《石渠宝笈》所著录的乾隆皇帝鉴赏的名品,都是见于《赏溥杰单》的。贮放在小白楼的书画则遭到了哄抢,成为“东北货”。这些书画流散出来后,大部分是流往关内,一部分则经香港等地流往国外。
1924年11月,溥仪被驱逐出宫。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原属于皇家的私藏自此为社会公共所有。据《清室善后委员会物品点查报告》,对清宫遗留下来的物品进行初步点查后,计有文物9.4万余号,117万件之多。但因当时有些殿堂尚未清点,清点过的一些物品,因计算方法的原因与实际数量亦有不少出入。《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称,据估计,故宫博物院成立时,清宫旧藏及遗存文物数量约在千万件左右。
为避免日本的掠夺与战火的摧毁,1933年,故宫博物院开始进行“文物南迁”。自1933年2月5日夜至5月15日,故宫博物院共迁移文物1.3427万箱又64包,分五批运送至上海,后又辗转西迁。南迁的文物中,书画有128箱、8852件。事实上,南迁文物并非故宫的所有文物,也并非所有的书画精品。当时故宫各库藏品数以万计,大量珍品贮藏期间,大部分仍保存未动,有的库甚至整库文物未动。同时各个陈列室须要维持正常开放,就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展品。另外,限于南迁时期的运输条件,明清宫廷画家的一些超大画幅留在了北平故宫;还限于管理水平和时间紧迫等原因,遗留了一些早期作品。《故宫绘画图典》介绍,遗留的早期书画文物包括宋元卷轴画计18件、47开宋人册页及80件唐宋法书,总计14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