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与中国网球的12年

时间:2015-10-29 10:29:57 

10月3日,中国国家网球中心布拉德·德拉维特球场,德约科维奇和郑洁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参加了一场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慈善比赛。钻石球场边的布拉德球场本身场地不大,下沉式的球场周围栏杆外挤满了没有座位的球迷。人们各个举着手机,爬在栏杆上等待着德约的出现。郑洁客串裁判,而德约则带着“郑洁杯”的小球员们打双打。德约在中国球迷面前轻松耍宝,“打得好朋友”、“慢一点”、“近一点”,他在与小球员交流时的每一句中文都用得自如。

两年前中网十周年开幕式上,德约和李娜也曾参加过这样一场友谊赛,同样被很多人所记住。那一年李娜的WTA排名头一次进入世界前三,伴随着次年初李娜澳网夺冠,网球热潮在中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如今,德约带着中网29场连胜纪录和第六冠结束了今年的比赛,而李娜已经退役,彭帅在养伤,半退役状态的郑洁把重心放在了自己办的青少年网球培训上。中网的12年就是中国网球的12年。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到中国网球体制改革,再到中国“金花”们创造的历史,再到现在金花们逐渐告别赛场,年轻球员表现不尽如人意。与网球竞技成绩相平行,中国的网球赛事和球迷也经历了这期间的所有起伏。12年似乎成了一个轮回,而今归于平息的中国网球正在摸索着新的出路。

南城与雅典奥运会

中网一开始就赶上了一个好机会。中网公司董事、总裁张军慧从2004年起就管理着这项赛事,他回忆说当时北青集团正面临在香港上市,想选择一项体育赛事来在传媒以外丰富整个集团,而当时的香港沙龙网球公开赛正打算到其他城市来举办,因此才有了中网。起初2003年中网本来就要开赛,正好赶上“非典”,才幸运地延到了2004年。

2004年对张奔斗来说也是一个开始,那一年他与《体坛周报》刚刚签约,成为一名网球记者。《体坛周报》的特点就是赶上大赛特派记者特别多,因此即使刚刚入职几个月,张奔斗也随着一众记者前往雅典报道那年的奥运会。那是他第一次以《体坛周报》记者身份出差,心里很忐忑。当年的中国头号选手是郑洁,5月她刚在法网击败了加宾,成为中国第一位杀入大满贯16强的球员;李娜早在2002年就宣布退役,并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就读,彼时她的丈夫姜山和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还没有劝她复出。就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觉得中国队会在网球比赛中获得什么。张奔斗的同事都对他开玩笑说领导为什么要派一个网球记者,报道几天就没事了,到时可以给其他竞赛项目的记者帮忙。而最终张奔斗的报道一直跟到了决赛,李婷和孙甜甜获得2004年奥运会网球女子双打的冠军,让中国人第一次认识了网球。雅典奥运会结束后,紧接着第一届中网在北京南城的光彩网球馆开赛。“这就是中网的天时。我第一次来中网的时候,就能完全感受到百姓已经开始关注网球了。”张奔斗回忆道。

“我一点儿都不回避,我们当年为了把中网的人气做起来,让球员们打得更激烈一些,并且给大家普及网球知识,所以请人来看球。不光请人,人来了,你得给人解决点水,解决点交通,赶上饭点不能让人饿着吧。”张军慧说道。对很多人来说,当时的中网更像是春游。中央球场很小,一号场和二号场是临时搭建的看台,还有些比赛在没有座位的训练场进行。那一年刚复出不久的李娜浪费两个赛点输给新科美网冠军库兹涅佐娃,让大家觉得中国网球单打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不是那么大。萨芬拿下男单冠军,而小威在生日当天挽救赛点逆转夺得女单冠军。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3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