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思潮的历史反转

时间:2017-05-23 08:50:04 

薛巍

在过去缺乏现代生育控制和有效医疗知识的原始农业社会,一个女人的孩子数量从不足5个到多于8个不等,最多16.7个。今天在西方社会,这个数字下降到不足1个。

生养众多

在古代,因为生存条件艰苦,人们信奉人多力量大,鼓励生育是主要的人口思想。《圣经·创世记》中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约翰·魏克斯在《人口学概论》一书中说,在古代,繁殖能力常常是被祭祀的对象,如在古希腊,诸多神灵的职责是帮助那些濒死的人生下孩子并把孩子抚养成人。

然而在2500年前,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哲学家注意到,潜在的人口增长会超过资源的承载能力。柏拉图在他公元前360年的著作《法律篇》中强调,人口的稳定性比人口增长更为重要。他思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城邦、理想城邦的人口状态和结构应该是什么样子,为此他甚至提出了城邦人口最适度的具体数字:5040个自由公民。柏拉图之所以选择5040这一数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被很多数字整除(它有59个商)。它可以被1到12之间的所有数字整除,除了11,因此允许多种组合。“对5040所做的划分可以用于战争的目的,也适用于缔结和平,还可以按照这个数字来征税和进行公共分配。”柏拉图规划的人口规模相当小,因为理想城邦实行直接民主,他觉得太多的人口将会导致匿名制,从而降低民主程度;反之,人口太多则会妨碍劳动力的适当规模,并且导致社会缺乏足够的防御力。

在柏拉图理想的城邦中,结婚年龄也受到管制,女性结婚年龄是16到20岁之间,男性是30到35岁之间。“新娘和新郎都要以尽力为城邦提供最优秀的后代为目的。男子到35岁还没结婚会被罚款(如果他属于最富裕的等级,每年要缴纳100德拉克玛的罚金)”,因为公民有义务让自己的子女和子女的子女在他死后仍旧侍奉神。

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认为,土地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像人口增长那样快,因此一个国家适宜的人口就是能满足生活目标且彼此相见时互相认识的人口规模。他提出要用法律手段来限制人口,如果一个妇女在已经生育了法律允许的孩子总数后再度怀孕,堕胎将被视为恰当的行为。

古罗马则鼓励生育,西塞罗提出,罗马统治者把人口增长当作弥补战争死难者所带来的人口流失、保证人口足够征服和殖民新领地的必要途径。到公元2世纪,随着罗马的衰败,出生率可能有所下降。普林尼说:“在我们这一时代,大多数人已然相信独子就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最好不要因为子孙后代过多而使自己负担过重。”

罗马衰落后,欧洲成为基督教社會。保罗在《新约全书》中说,基督教领袖、神学家、古罗马基督教神父论断,童贞男女是人类存在的最高形式。在他看来,人类的性行为是罪恶的根源,他相信禁欲是控制性行为的最好方式,但次好方式是以生育为目的的婚姻。

休谟认为,古代人口不会比现代多。他在《论古代国家的人口稠密》一文中写道:“在世界的全盛时期,人类在思维和肉体两方面都较发达,身体更强壮,精神更旺盛,寿命更长,传宗接代的意愿和机能更强。”

1798年,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两条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在所有社会,甚至在最放纵邪恶的社会,合乎道德地爱慕上一个女子的倾向总是十分强烈,以至人口会不断增加。但为什么会有些国家的人口处于绝对停滞状态,而另一些国家的人口甚至在减少?答案是,预防性的抑制和积极的抑制,阻止了人口的自然增长。所谓预防性的抑制,是指人们对养家糊口的忧虑;所谓积极的抑制,是指一些下层阶级实际所处的困难境地,使他们不能给予子女以应有的食物和照料。“一些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想到成家后须节俭度日,须放弃自己喜爱的快乐生活,也会因此而不娶妻。商人子弟和农家子弟常被劝告不要急于结婚,当他们在商业或农业上未谋到能养家糊口的固定职业前,他们也往往觉得有必要遵从这一劝告。”

生3个还是5个?

英国艺术家爱德华·李尔(EdwardLear,1812~1888)除了画画,还写过一些谐趣诗。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他弟兄姊妹共有至少19人,他大姐安妮比他大21岁。意大利人口统计学教授马西姆·利维巴茨在《世界人口简史》一书中说:“在过去缺乏现代生育控制和有效医疗知识的原始农业社会,一个女人的孩子数量从不足5个到多于8个不等,最多16.7个。今天在西方社会,这个数字下降到不足1个。在稳定的历史环境下,每个妇女生产的孩子数量不到5个或者多于8个都是很少见的。”而李尔家的情形远超平均数。

2011年,美国经济学家布赖恩·卡普兰(BryanCaplan)在《生更多孩子的自私的理由》一书中说,人们应该多要几个孩子。“如果人类没有任何远见,我们就会有大量无保护的性行为,以及大量孩子。如果我们只预见到有孩子起初的缺点,我们就会不要孩子。但真正的远见是考量生养孩子对你一生的益处和害处。”

他承认,养孩子的前几年很不容易,但高度的远见会让你看到,婴儿期转瞬即逝,但孩子会延续终生。成本会下降,孩子年龄越大越容易照看。7岁的孩子可以独自在家,不久他们就能照看小弟弟了。好处会日益增加。会走路、会说话的孩子比只会睡和哭的新生儿更有趣。一旦你的孩子成为少年,你就要逼迫他们陪你了。当他们都长大了,你所有的孩子都像是正数。你会享受他们的陪伴,为他们的成绩感到骄傲,并且不用再背负责任。假如你30岁,你会认为30岁最愉快的是有一个孩子。40岁时,你最理想的数字会增加到两个,因为随着孩子的独立,你空闲时间更多了。到你40多岁的时候,你所有的孩子都在忙着自己的生活,这时你觉得有4个孩子定期来看你是好事。最后,一旦你过了60岁、准备退休时,你就会有足够的时间陪孙辈了。有5个孩子才能保证你会有孙辈。取一个平均值的话,最好有3个孩子,在年轻时孩子太多和年纪大时孩子太少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如果你每个孩子没有孩子的概率是20%,你生两个孩子就能把没有孙辈的概率降低到4%,生4个孩子就能把没有孙辈的概率降低到0.16%。

2012年,加拿大女哲学家克里斯廷·奥弗罗尔(ChristineOverall)在《为什么要孩子?》一书中提出,在当代西方文化中,一个人不生孩子是需要理由的。没有孩子的人经常遭到无礼的批评。人们假定,一个人不要孩子,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生育能力、太自私、还没抽出时间,但举证责任应该在选择生孩子的人身上,因为把一个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类带到世上,其未来面临危险。有些人,尤其是女性,相信人体存在着一种生物钟,它会导致一种生孩子的强烈冲动。有时有人用进化论来解释这一冲动:我们的生物学结构决定了我们要生孩子,流行读物喜欢称之为妈妈基因。生物学家隆尼·阿森(LonnieAarssen)谈到无性别区分的父母冲动。但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没有体验到这种冲动。利塔·霍林沃斯(LetaHollingworth)100多年前就指出,许多关于生育控制、堕胎、杀婴、弃婴的法律证明,父母冲动是不充分的。

奥弗罗尔自己生有两个孩子,但她一一反驳了各种要孩子的理由,比如生孩子对孩子有好处,把他带到世上能让他享受到人生的快乐,如吃冰淇淋、骑自行车,以及性爱,没有被生出的孩子失去了一切。对此奥弗罗尔提出了两个反驳:首先,不存在的人没有任何道德身份;其次,一旦你接受了要生个孩子来提高世界总体的幸福度这一观念,你怎么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停下来?有8个孩子的家庭买得起的冰淇淋也许只有4个孩子家庭能买得起的一半多。世界上人越来越多,到最后每个人的幸福度将接近为零。还有人说生孩子是为了延续一个家族的基因,但哪个人的生物学构成有价值到必须永生?

1989年,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已届暮年,老人靠娃娃来获得精神寄托。很多日本家庭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中失去了孩子

日本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摄于1989年)

德国在低生育率“重灾区”欧洲也是垫底国家,生育率仅为1.4

2015年9月6日,塞尔维亚难民沿着铁路借道匈牙利进入德国。慷慨的难民政策,使德国成为公认的难民乐园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13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1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