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走进交大上外的MBA

时间:2017-04-10 13:00:54 

故事大全发布提供世间百态小说集最新章节阅读,既可休闲阅读,又可了解社会,开启智慧之门,下面请看僧人走进交大上外的MBA

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核心课程研修班”开学的第一天,有一个课堂格外引人注目。讲台上,老师这样开篇:“我是第一次给大家这样身份的学生讲课,心里也有些打鼓,提供一些世俗的东西供大家参考,如有什么冒犯之处请大家原谅。”

这是一个特殊的MBA研修班,是全校人数最少的班级。更加特殊的是,讲台下,坐着的不是公司的CEO、企业的高层,而是上海玉佛禅寺的八位身着棕黄色僧袍,脚穿黑布僧鞋的法师。

这是来自于上海教育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都市和尚象牙学子》的镜头。在另外一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僧侣进修班……

在上海的玉佛禅寺里,有着这样一群寺院僧人:身居寺院,他们是专注修行,弘扬佛法的出家人。走出庙门,他们读热门的MBA,学外语,与现代文明紧密相连。这种积极入世的态度,和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出家人印象似乎相距甚远,这到底是一群怎样的寺院僧侣呢?又是一群怎样特殊的高校学生呢?

僧人MBA学什么 原汁原味西方课程

这是玉佛禅寺普通的一天,清晨五点,例行的早课在大殿开始,僧人们念诵楞严咒,大悲咒等经文,从五点到六点——百余年来一直如此。当时针指向九点,僧人们就分赴各自的“部门”,开始了“上班时间”。有的接待香客,有的维护寺庙的网站,有的负责内部杂志的编辑……

如今,在上海玉佛禅寺的僧人有120余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这里生活的出家人,并不像有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因为家里条件贫困,不能度日了,才不得不选择当和尚。事实上,要想进入像玉佛寺这样的寺院,也是有要求的。

寺务处秘书体廷法师介绍说,现在僧人都是小庙出家,大庙受戒。小庙出家可以适应和体验出家的清苦生活,大庙受戒可以学习传统的戒律,做一个真正的僧人。而要想进入玉佛寺,现在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人才引进,引进精通专业技术知识的僧人;二是从应届佛学院毕业的新僧,以双向选择的方法进入寺院。

在这里,各个部门的主管僧人无一例外都是从上海交大MBA研修班毕业的学生,而刚刚调任至上海玉佛寺觉群慈爱功德会,为慈善活动忙碌着的慧静法师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35岁的慧静法师来自江苏泰州。三代单传的他,自小得到家里人的疼爱,尤其是爷爷,更是对他呵护备至。他从小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小学毕业那年,他考入市里一所住读的重点中学。

进中学的第一天,慈祥的爷爷依依不舍地送他出门,一直走了好远好远,直到背着书包的孙子消失在视线以外。可没想到,一星期后,当他从学校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进门却看到爷爷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接下去的几天,他天天守在爷爷病床前,希望自己的尽心照顾,能够让爷爷康复。然而,世事多违,最终爷爷还是离去,离开了自己最疼爱的孙子。

爷爷的过世,让年仅15岁的他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常常,对着爷爷慈眉善目的遗照,他会问大人,爷爷究竟去哪里了?爷爷现在快乐吗?面对他的这些疑问,大人们都不知该如何回答。从那以后,他常常独自深陷在有关生死的思考与困惑当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电视里知道有佛教,突然萌发了出家的念头。但因为不忍违背父母的意思,他仍然坚持读完了中学。在校期间,他一直是个内向的话语不多的三好学生。

有时候,一个人走上一条道路是偶然和必然的相结合。高中毕后,他做出决定,去浙江嘉兴的一座小寺庙出家。那座寺庙的规模很小,当然不能与玉佛寺相提并论。除了师父,就只有他一个小和尚。慧静法师记得,离开家乡出家的那天晚上,母亲不断地低声饮泣,连一向硬朗的父亲也忍不住掉了眼泪。很多年以后,他的父母才真正从内心里接受了他当初的选择。

由于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出家后不久,慧静法师就先后考入上海佛学院、南京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经过了系统的学习,毕业后来到了上海玉佛禅寺。刚进寺院的时候,慧静法师主要负责文化工作,参与杂志编辑、网站编辑和图书馆的管理。

2005年,经过寺院方面的精心挑选,慧静法师和其他7位法师开始在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攻读MBA研修班。学制为一年,学时为每周一天。每次上课,寺院都会安排专车,统一将“学生僧人”们送往上海交大法华镇校区,八位僧人从来都是按时上课,无一缺勤。

最初,八位穿着统一的棕黄色袈裟的僧人走入上海交大的时候,确实引来了很多的注目礼。但渐渐的,当这些棕黄色的身影每周一次,按时出现在校园里时,师生们很快就习惯了,甚至可以说成为校园里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MBA的教程是十分注重实践和经验的,上课内容常常包含大量的企业案例和故事。而实际上,授课老师大多对寺院的管理并不熟知,所以只能依照“原汁原味”的准则传授管理知识。

慧静法师至今还记得,有一节实践课的开篇故事是“一条腿的烤鸭”,课堂上的幻灯片刚刚打出这几个字,老师就马上跟着说明:“我和居士谈过,他说这个作为故事出现在课堂上没有关系。”

在《财务管理》课上,老师会提问:“企业一年下来取得的利润是100万。利润实际上是收支的差额,你们觉得这个企业好不好?”一位僧人回答:“看它的规模多大。”老师给予了肯定:“回答得有道理。”

在课程表中,主要还有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商法等10门西方课程和《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宗教产品营销心理和创意对策》、《品牌管理》等7个专题讲座。这些内容都是僧人们自己挑选的,授课老师也是学校严格挑选的。

八个学僧对于自己的新环境,一开始还有些陌生。在最初的日子里,每逢课间休息,MBA班的僧人们一般都不会离开教室,不习惯与学院里其他的同学交谈。的确,他们是一个情况有些特殊的群体,校方也充分考虑到了这点,例如每当吃中饭的时候,学校食堂都会为这些僧人特意准备素食午餐。

当为时一年的学习结束时,所有的僧人都通过了考试和论文,没有任何例外。

僧人MBA为何学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出家人应该“隐身世外,晨钟暮鼓”。而MBA课程通常则是用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主要学的是经营管理。“和尚”与“MBA”这两个词,在此之前似乎怎么都无法让人联想到一起,出家人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呢?

对于这样的疑问,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说,“玉佛寺几年前就确定了‘文化建寺,教育兴寺’的寺院发展理念。作为一个身处国际化大都市的著名寺院,除了传统的寺院管理体系外,还需要借鉴现代工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确实,都市和尚不同于幽闭深山不问世事的僧人,一些事情需要与时代同步。例如,按照戒律规定,出家人有个“持银钱戒”,即身上是不可以持银钱的。然而,如果一个普通的出家人身无分文,在上海出门办事,那一定困难重重,连最基本的乘车也不行,吃饭也不行。客观地说,在一个商业社会里,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在上海教育台电台的那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每月寺院都会给僧人发放“衣单费”,即僧人的生活费用。许多僧人为了能更好的学习新知识,上网看资讯,都省下“衣单费”,攒起来为自己添置了台电脑。

作为“上海第一禅寺”的玉佛寺,从首任方丈于清光绪年间自缅甸请回五尊玉佛算起,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这个著名的都市寺院,硬件条件也在不断地改善。如今,120多名僧众居住在设施现代的觉群楼里,一般三个僧人住一间30平米左右的寮房。每个寮房都装配有电话、空调、衣橱和写字桌。不过,寮房里是没有卫浴设施的,一般一个楼层一个卫生间,浴室在觉群楼的地下室。僧人们还可以共同出资买一台电视机,房间里收看节目基本没有限制,外面能看什么,这里也都能看。

除了寺院和觉群楼外,玉佛寺还拥有法物流通处、一家素斋馆、一家食品加工厂、一家四星级宾馆和一座七层的办公楼。此外,寺院的保洁、保安、库房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全部交给社会物业公司打理。事实上,直接或者间接受雇于玉佛寺的人员数量已经超过了僧人的本身。

而这些部门的运作,避免不了要跟社会接触,要签合同,要谈价钱。这就需要法师们通过系统的MBA课程培训,引进现代管理制度,提高经济自养能力。

鉴于这方面的考虑,玉佛寺与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协议。由安泰管理学院安排精干的教师力量,玉佛寺出资,专门开办一个“工商管理核心课程研修班”,对寺院中承担管理任务的八名法师,进行管理学方面的系统培训。

那么,现在这八名从交大MBA研修班毕业的法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如何学以致用呢?

玉佛寺寺务处主任长春法师,毕业后对内部人力资源重新进行了合理分配,同时参照一些公司客户服务系统,建立信徒管理网络,对游客、对香客、对信徒都能更好地统计他们的需求,在更大范围内弘扬佛法。

寺务处副主任慧觉法师坦言,“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比如商法课讲合同就有很实际的帮助,我们的经济自养部门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合同,假如说万一碰到没有诚信的合作方呢?”

担任功德会副秘书长的慧静法师,毕业后对图书馆和客堂部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玉佛寺的图书馆是全国佛教界第一家进入无纸化办公的图书馆,采用软件对所有图书进行了编目,同时还与上海图书馆做了资源共享工程,真正做到对外开放,无论你是学佛还是不学佛的人,都可以到图书馆来办证借书。

最让慧静法师自豪的是,对香客服务的客堂部,如今已经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比如说香客前来咨询办理佛事,做超度,完全不需要像传统寺院那样拿着黄历一天天去查,在玉佛寺这些全部都是电脑化制作,非常便捷。

走进上外 学习英语阐述佛法

在玉佛寺,除了八名管理层的僧人攻读热门的MBA课程外,另外还有十一名青年法师被送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培训部,接受四年的外语培训。他们每三人组成一个班级,分别修学英语、日语、法院、德语、韩语五个语种。

如果说学习MBA,是因为僧人也需要管理,经济自养部门也需要运作。那学习外语又是为了什么呢?怎样的僧人才能被选拔去学习呢?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好奇。

据统计,玉佛寺作为一所闻名海内外的佛教寺院,同时也是上海唯一获准接待外国人组团旅游的寺院,每年来参观的游客近200万,其中外国游客近60万,可以说玉佛寺几乎承担了上海宗教界接待外国游客总人数的90%。

平日里,玉佛寺总能看到大量的外国游客,他们进入寺庙后,会想了解很多东西。如果有导游或者翻译陪同前来,僧人和外国游客还能沟通。但有的外国客人是自发前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基本无法交流。近年来,随着中国佛教与世界各国交流活动的增多,玉佛寺在海外的影响也不断提高,语言是大家相互交流的工具,懂外语变得至关重要。

为此,玉佛寺的方丈觉醒大和尚和寺院一些负责人商量后决定,选拔一些品学兼优,有一定外语基础的僧人送往上海外国语大学接受语言培训,以满足都市寺院对外交流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

经过对游客的统计,寺院方面挑选了5种语言,于2004年10月出资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了法师外语专修班,每周上四个半天,学制四年。首批进修一共有十一名青年法师,来自各地佛学院的毕业生,具有大专学历。

僧人外语专修班的班长体廷法师说自己切身体会到学和不学不一样。来自福建的体廷法师今年30岁,自小受到家里长辈的信仰熏陶。从记事起,他就常常跟着长辈去寺院里,对佛教产生了很好的印象。高中毕业那年,朋友建议他,如果有兴趣,可以尝试出家。

于是,他跟着一个在宁波工作的熟人,来到当地山上的一座寺庙里,成为了一个小沙弥。山里寺庙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上山砍柴、烧水、学习寺规戒律。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他开始去其他寺庙“参学”,也就是我们在家人常说的“云游”。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上海“参学”,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上海佛学院,毕业后留在了玉佛禅寺。

初到玉佛寺,有一件事情让他记忆犹新。一天清晨,他经过大雄宝殿,有个外国游客迎上来问:“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I can find the Jade Buddha House?”以体廷法师的英语基础,他听明白了游客是想问玉佛楼在哪里,可是生疏的口语却让他不敢开口回答,生怕说错。当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对着那位游客摇了摇头,表示抱歉。

当寺院决定开设法师外语培训班时,体廷法师积极争取到了学习的机会,有了之前的那次经历,他选择了学习英语。尽管之前有一点基础,但他在学习专业英语时还是碰到了不少困难。从小在福建长大的体廷法师,原本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很难区分,在练习英语发音时,他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总是把“sh”发成“s”。后来,在外教老师的建议下,他买了本绕口令的书,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终于找到感觉,能够准确发音了。

在上外读书时,体廷法师和其他几位法师有时会和学生们一起运动。那阵子,篮球场上常常能看到穿着僧服的他们和一群穿着短打运动衣的大学生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

对学习外语的这些僧人来说,平时授课的都是普通的大学老师,用的教材是新概念英语,很多佛学上的专业词汇,老师们也并不精通,不少时候还是要通过自学。体廷法师了解到一些香港、台湾的佛教杂志都有英文版,于是就常常自己查字典,阅读这些课外读物。现在,体廷法师已经考出了专业英语六级,遇到来寺参观的外国游客,他都能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玉佛寺的历史、文物以及中国的佛教文化。

为了支持僧人们学习外语,考虑到香袋太软,装书不方便,玉佛寺还给每个学员都配备了复读机和手提包。僧人们学习很刻苦,每学期要经过严格的听、说、读、写考试,毕业时都必须要通过国家级的专业外语等级考试。

目前,玉佛寺里的其他僧人们业余时间也几乎都在读书。除了上海交大的MBA,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法师外语专修班,还有不少僧人在读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升本。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世间百态

美图欣赏

世间百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