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700字

时间:2016-11-18 11:08:5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

我读的是一本Kindle电子书,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散文;还有《我的故事》和《我所生活的世界》,都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字,我不知道后两部分是一本书还是两本书。电子书嘛,可能被编辑合二为一了。

我们会自然地认为,盲人的世界一定会缺失很多东西,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盲人可以比健全人更加丰富。《我的故事》中有大量景物描写,作者的观察如此入微如此全面,让你感觉这哪是个盲人的作品。《我所生活的世界》中记录了作者对世界的种种感知方式,触觉、嗅觉、想象力……手的触摸不仅可以感知到一个人的情绪,更可以感知到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嗅觉可以勾画出一个广阔丰富的世界……作者可以“看”风景,可以“听”音乐,可以被表演中的气氛和情绪“感染”……这些都让你感叹作者的感知完全超过了作为健全人的自己对于世界的感知,也印证了作者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所讲的“in the world of light the gift of sight is used only as a mere convenience rather than as a means of adding fullness to life”,“the seeing see little”。

我们的健全,让我们对造化的恩赐无意识,导致了我们的残疾;作者的残疾,唤起了她对感知能力的觉察,让她渴望探索这个世界的丰富,让她体会到点滴感知所带来的巨大幸福,让她更接近于健全。

听过一个法语词汇“de ja vu”,意思是似曾相识。有个TED演讲里面提到“vu ja de”,就是把前面那个词倒过来念,意思是在某一刻你突然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原本习以为常的事物。这本书让我对“健全”和“残疾”来了一次清晰的“vu ja de”。

关于这本书的题外话

遇到一本书就像遇到一个人,也讲究个“合适的时间”。很早就听过这本书,不过我自动把它归为“完全正确的废话”这类书,直到听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英文音频,才决定读这本书。如果是几年前读,恐怕只会印证我对它的偏见,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废话。此时读,至少是个更合适的时间,我想原因在于“知识系统”的作用。

以前群里讨论过鸡汤文的话题,还有一次在群里读到一篇关于“知识系统”的文章。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理解: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把鸡汤文当做“全面”的信息,这时鸡汤文往往具有误导作用。而如果你的知识系统能够让你知道鸡汤文的卖点和形成市场的逻辑、了解它的有效范围和局限,那么你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鸡汤文中找到科学性,将鸡汤文收纳在你“知识系统”中一个合适的位置,作为全面信息一个“侧面”的信息。

知识系统让你可以分辨“全面”和“侧面”,让你将侧面信息拼凑整合到一个bigger picture里,于是“侧面”不再片面,而是“全面”的组成部分。像组成完整画面的一块块积木,任何一块都是片面,但是在一起就是完整,每一个片面都对全面功不可没。

孤立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构成系统,勾出全貌。用乔布斯的话叫“collecting the dots”,用流行语叫“在一起”,用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表达的观点,应该叫让知识交配、繁殖和进化。“知识系统”让你发现很多人在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相同的故事,让你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简单清晰。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读后感

美图欣赏

读后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