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训练的三个层次

时间:2016-11-20 11:09:00 

高中作文训练的三个层次

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各种理念盛行,潮起潮涌,灿烂缤纷。考虑到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与目的性统一的可能,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层次的训练学生,使学生的作文写得有格。这里所谓的“格”,就是比较合理的作文模式和框架。

高中作文训练的三个层次

高中阶段,学生写作的层次是有区别的。部分学生比较优秀,能熟练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并初步具备了自己的写作个性,而大部分学生还处在“格”外,等待“人格”。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妥善地“人格”,之后再鼓励学生大胆“出格”,大胆创新,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便于教学的可操作性,我们把对学生作文有层次的指导分为课外、课内、个性辅导三个阶段,使学生在“无格”中“人格”,在“人格”中“出格”。

一、课外练笔,提僵无格

新《大纲》对作文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也就是说,要努力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写。这样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解放思想,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具体来说,课外练笔可以进行一种没有评价的宽松练习,每天花上十来分钟的时间,写一段不拘一格的文字,实在写不出可以抄一段自己欣赏的文字,让学生在每天的练习中,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培养起学生的一种写作兴趣。只要学生进入写的状态,目的也就达到了。

学生的写,一定要追求实在的东西。一切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看一次电影或电视,读一本有趣的书,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描摹他人的个性等等。一切的一切皆可人文。练笔要这样写实的东西,不可矫揉造作,恣意妄为。也就是说,课外练笔,要立足写,追求实。即着眼于现实,写身边的事,用真情,讲实话。这种训练,尽管学生所写的内容有限。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完成一个“敢写——有写——能写”的过程,同时也为完整的作文积累起丰富的材料。古人说的“无一物不可以人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这种课外练笔,收集到的浩如烟海的写作信息,使学生的作文更能充满生活气息,同时也为学生的作文“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内训练,强化入格

不同文体有不同文体的格。议论文的基本格是起承转合;读后感的基本格是引议联结;记叙文的基本格是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说明文的基本格是抓特征,按次序。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给出一定的模式,比其盲目的探索和痛苦的煎熬,效果当然要好得多。虽然“文无定法”,但写作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给学生以基本的模式(格)指导。

1、把握好人格的基本步骤:感知——析格——迁移

感知,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典范的例文,让学生充分感知其结构,得到关于“格”的感性认识。越是经典的文章,越是大家手笔,文章的格就越明显。例如,毛泽东是一个政论大家,其政论文往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其基本特点就可以概括为:提出论点,开门见山,干脆利落:分析问题,条分缕析,层层递进。透辟深刻;解决问题,方法具体,切实可行。感知的过程需要学生完成阅读“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学生的感知才更具体。所以引导学生作文人格,阅读的指导及例文的推荐就显得很重要了。

析格,即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佳作名篇的结构与行文,并分析出它们的基本规律,使学生从中学习并掌握其基本的作文方法。例如议论文的结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结构方法有两种:一是“正反对比式”,即在文中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法,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和说理;二是“层层递进式”,即“是什么”——“为什么”——“如果不”——“怎么办”。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格”,老师应结合典型的例文分阶段对不同文体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各类文体的行文方法。

迁移,即引导学生模仿写作。这里,严格训练对某种模式的掌握,是打基础,不可含糊敷衍。根据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改经验,迁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有效迁移,必须做到“分项训练,各个击破,循序渐进”。这里,是把优秀的东西加以内化,因此必须先有模仿,这种训练必须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中。在迁移训练中,特别要注意的首先是“神似”,即要强调学生对所模仿的对象深入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只是学了一个“形似”。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内外阅读,确定自己模仿的对象,以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其三,注意分项评价,不可求全。训练的是什么,我们的评价就围绕它展开,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在哪里,要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

2、抓住人格的基本点:拟题、章法、语体

先说拟题。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一“眼睛”,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这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标题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标题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同时还要让学生做到因文解题,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如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重“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辅以拟题训练和解题训练,从格的角度讲可收到短、平、快的效果。

其次是章法。章法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不同的文体表达主题的方法不一样,它要求采用的章法自然也不一样。议论文要求以立论鲜明,论证严密的章法去突出中心;记叙文要求以构思新颖,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而说明文则要求以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的章法说明事物。正因为文体决定章法,所以通过章法训练,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可提高学生因文变法的能力。

其三是语体。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语体,使语言表达更切合文体要求。这种训练的重点是抓好两个环节:一是使遣词造句切合文体,适合环境,二是如何根据文体选用表达方式。“人格”训练中只要拟题、章法、语体三路并进,文体这一格的训练就会落实到实处。

3、构建人格的作文知识体系

通常的作文教学,包括以上所谈的一些做法,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文体本身的训练,总是把写作理论和教学方法看得很重,比如重视写作的训练体系,强化对各类文体写作的具体指导,构建作文教学的训练程序等等,但是我们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认识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仅仅靠教师讲授写作知识就能实现的,写作主体的知识自主构建更为重要。

从新课改来看,我们的视线要由关注写作知识本身转向崇尚人文、强调写作主体。要研究写作主体如何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积累、养气、修德、练才,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形成优化的文化心理和美好人品,从而逐步完成主体心灵背景的建构。

学生写作知识的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主体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以前我们往往把认识的顺序颠倒了,比如说不是引导学生从鲜活的感性材料出发,从中引出文章的观点,而更多的是从已经有的观点出发,找一些事例来证明它,这在作文教学特别是议论文教学中很普遍。这种做法,忽视生活,忽视学生的感受,没有对生活进行分析,没有融入个人的情感,是写不好文章的。

学生作文知识体系的建立,同样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这个“量”,既有写的“量”,更有读的“量”,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关于作文认知的“量”的积累,这是一个高质量提升学生作文的过程,教师可对优秀学生做一些重点提示与关注。

三、个性辅导,提倡出格

作文教学的目的绝不是使学生的写作千篇一律,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终极追求一样,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不止是为了现实的功用,更是为了理想的滋润。学生写作“人格”之后就要引导“出格”,使学生跳出“格”的限制。当学生学会了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就应该鼓励他们进而尝试着在某一方面“出格”,更鲜明地表现自我。要使学生作文“出格”,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性辅导。个性辅导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笔者认为,个性辅导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使文章思想深刻、富有逻辑性

高考作文要求“深刻”,旨在强调“四性”;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启发性。具有深入思考、见解深刻的文章,往往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较高层次的理性享受。我们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的品质,从而使他们的文章发散理性的灵光。因此要引导学生多做思想深度方面的练习。如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里选择题材,深挖主题,使思想的表达深刻而独到;学习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着眼于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倾向,以小见大,即所谓“所言者小,所见者大”;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质疑,鼓励学生在思考中多向归因,避免单向线性思维的片面,而培养多向发散思维的品质。

一篇富于逻辑性的文章,得益于作者思维的缜密,而辩证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思维方法。要使学生在逻辑思辩上出彩,首先必须大力鼓励学生在问题分析时对多种可能性的全面分析和把握;其次,逻辑性强还体现在对必然性和或然性的准确分析上。经过全面的分析,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就可以明确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或然性,在具体行文时就应该条分缕析地进行表述;其三,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关联词。事物与事物之间必然以某种关系存在着,恰当地使用关联词,目的就是使这些关系更明确,使表达更富有逻辑性。

2、让作文富有文采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也说:“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瞻。”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文采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让学生的作文富有文采,是作文“出格”的重要标志。一位高考阅卷资深教师如是说:“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荧火虫吧!如果连荧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上徘徊了。”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就必须有着力打造的“亮点”。语言是作文的亮点之一,灵活的句式、恰当的修辞、生动的词藻,将使自己的作文增光添色,文采飞扬。

与思想深刻得益于长期坚持的深入思考一样,文采的突出也主要得益于日常广博的阅读积累。厚积薄发,其先决条件是“厚积”。如论证时要能恰当地引经据典,要能对唐诗宋词信手拈来,要生动,要雄辩,均须“厚积”。因此,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大力加强积累。而名言警句的背诵则是一条简捷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合理恰当地引用,必然可以做到文采斐然。同时,鼓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另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比喻、排比、对比等,都是议论文中常用而且有效的增加文采的好方法。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作者:刘祖金 王延志)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读后感

美图欣赏

读后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