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城断想
从北京向北,出古北口一直向北,有一座城市叫赤峰。在赤峰城的东边,有一座赤褐色*的山峰,叫做红山。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赤峰因此而得名。在红山的悬崖上面,有一石刻,被称为“木兰碑”。距红山西部约二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古城遗址,叫做“花木兰城”。赤峰城里有一条街叫做“木兰街”,我居住的小区名字叫做“木兰”社区。
可见,花木兰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细细品读一首《木兰辞》,却不曾窥见一点关于这座城市的蛛丝马迹。那幺,这个花木兰城的遗址,究竟从何而来呢?
站在高高的碉楼上,遥望茫茫荒野,那遗落在历史风烟中的古城遗址尚清晰可见。那累累黄土如起伏的山丘,掩映在荒草和树木之间。那坍塌了的古城墙遗留下的断壁残垣,被残阳雕刻成了形态各异的雕塑,或仰望着苍天,或叩问着大地。山风日夜不息的梳理着这些理不清的往事,而这些历史的问号却日渐模糊,日渐苍白。这些残垣断壁有的沉默于萋萋荒草之中,不再理会雨中的鸣金,风中的胡笳;只有那倔强的,立在风雨中,对着残阳明月讲述着悠悠往事。那些不肯消失的遗迹像是一个巨大的谜一团一,把关于它的历史故事紧紧包裹起来,又像是一个大大的句号,严严的关闭了拜访者朝拜的大门。
走近这些从历史风雨中走来的碎石乱瓦,抚读那饱经沧桑的历史碎片,从“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那寒冷的气候中似乎看到了赤峰的影子。从“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描述中,或许看出一点端倪。虽然这里距离黑山头尚十分遥远,可是她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转战至此,修城筑寨确有可能。因为这里同属燕山山脉,这里正是“胡骑鸣啾啾”之地。
历史有很多的时候是在和人们开着玩笑。据赤峰县志记载:在市郊西十华里处,有一废城,城墙遗址完整,其为金代静丰县遗址云云。也就是说,此遗址与花木兰毫无瓜葛。但这又有什幺关系呢,这丝毫不能减少人们对木兰城的兴趣和对木兰的热爱。就像人们相信“七夕”时牛郎织女会在鹊桥相会,相信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而又被孟姜女哭倒一样,这里的人们相信,木兰和她的弟兄们曾经来到过这里,在这里浴血奋战,修筑了这座城池,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一个人物,三皇五帝也好,英雄豪杰也罢,无论你是多幺的伟大,终究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在浩如烟海的名录中,只是一个符号。可当这个名字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一种象征,或者成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标志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永垂不朽了。就像屈原与端午节,孔子与儒家学说,一毛一|泽|东与新中国。他们的名字与这些事物血肉相连,绝难分开。无论你喜不喜欢,相不相信,都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尽管有的不是事实。花木兰与我们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你漫步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总会有“木兰”的字样映入你的眼帘,你分明觉得这就是木兰的故里。
这座城市不必刻意利用木兰来证明什幺。这里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玉龙”雕像,就足以证明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但人们仍旧对木兰津津乐道,木兰碑也好,木兰城也好,木兰祠也好,想必都是后人所为。推想起来一定是出于对木兰的景仰与热爱,否则为什幺制造出这幺多的木兰遗迹呢?恐怕不是为了推介,为了造就一个旅游城市吧?
木兰的确是一个奇女子,是一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巾帼英雄。不但懂得孝顺父母,还知道尽忠报国的道理。最难能可贵是不迷恋金钱与权贵“木兰不用尚书郎”,这是何等高尚的人格啊,岂不令我辈汗颜?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哪里是一个经历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残酷战争洗礼的勇士,活脱脱一个邻家小妹,这样的木兰谁不爱?
20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