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打开网页搜索“和谐”两字,什幺是和谐,解释是这样的:和:禾口,人人有饭吃,谐:言皆,人人能说话。《说文解字》中的“和”字则是“口禾”,顺序倒了过来,大概是说“人人有口饭吃”吧。《新华字典》中对和的解释是相安、谐调的意思。从更深层看,“和谐”一词怕不只是“人人有饭吃,人人能说话”这幺简单。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人如何来理解和谐?
依我看来,和谐至少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说到这儿似乎扯远了,这:“和谐”与卞之琳《断章》有什幺关系?且看我一一说来。
诗的第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人无时不在自然之中,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自然的一个片断。人是亿万年自然进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精灵,人应当感谢这造物的自然。同时,人也应当时刻珍惜和保护自然,保护空气、土壤、植被、野生动物和水,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继续繁衍生息,如果离开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是人类的毁灭。如果我们依然无情地掠夺自然,百年以后,我们的后代不仅不能认出哪是狮子哪是老虎,就连猫狗怕也不会认识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景象怕也会只是出现在童话之中。
看风景的人,也请珍惜这风景吧。
诗的第二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同时,还有一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古到今,人人和谐相处的佳话不胜枚举。一曲“将相和”,老将廉颇“负荆请罪”赢得上卿蔺相如无比感动,二人顿时冰释前嫌,换得的是: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赵国也因此强大起来。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说的是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得知家人与邻居为建围墙而争地皮一事,题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深明大义,将待建的围墙退让三尺。邻居为此感动,将欲修建的围墙退让三尺。从此两家不争不吵,和好如初。两家的围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后来,这条“六尺巷”就成了互谅互让美德的见证。小孔融六岁能让梨是爱护弱小的和谐;萧何月夜追韩信是爱惜将才的和谐;刘备三顾诸葛草庐是求闲若渴的和谐……相反,人与人的不和谐,将会导致悲惨的结果。文武双全楚人伍子胥,不被楚怀国所用,楚王偏听偏信,杀害了其父其兄,伍子胥为复仇,投奔吴国,成为吴王麾下的一员猛将,最终打回楚地,并消灭了楚国,那时楚怀国已崩驾入土,伍子胥掘了楚怀国的墓,挖出残骸,鞭一尸一三白,方才解恨。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与人相处,与人为善是上策。每当夜幕来临,面对一轮明月,我们每个人能不能问问自己:明月装饰我窗子的时候,我装饰了谁的梦?是好梦还是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