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近日讲给我一件他称之为“趣事”的事,特记如下:
不知什幺由头,单位忽发下一册履历表让填。“文革”后似乎好多年没见这玩艺了,所以有点新鲜感。翻翻看看涂涂,颇觉有趣。
表基本老样子,只是取消了“家庭出身”栏,算一大进步。这辈子填了不少类似的表,唯此栏最沉重。我父本是个医生,只因我小时不和他在一起,上学时老师就叫我填祖父的坏成分——地主。现在看这不算什幺,但当时它却左右了我的命运。记得一开始我填了“职员”,班主任硬让我改过来,还批评我不老实。从此就不敢乱填。从此,我也成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人。想想在升学、入一团一、参军乃至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遭到的种种屈辱和尴尬,可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也罢。与我相同经历者,不必我说;没受过那份罪的,也没必要让人家今天去同情我当年。好在这“出身”从反面强烈刺激着我不断挣扎,使我没有在重压下沉一沦,甚至在几十年后,还能以平常心回味当年的委屈并把这当成趣事,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回报。
“有何特长和爱好”,我一直对该栏持怀疑态度。比如我,作为一个吃文字饭的,时髦话,码字的,算不算“特长”?那不是你的职业吗!还有擅长养鸟,又如何?爬楼、游泳、打球,是不是“爱好”?是。但市游泳锦标赛时,本单位领导可是从这个栏里选拔参赛选手的?也是我才疏长少,所以我对这个栏,向来只填一个字:无。
“国内外主要社会关系,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关系如何”,本栏也让人颇费脑筋。
首先,什幺算“社会关系”?如是亲朋好友,至少百十来个,哪个当算,哪个不算?
“关系如何”?一般。一般填它干吗?亲密,然而只是私人间的亲密,所填意义又何在?图谋不轨的小集一团一的“关系”——这,填表人一大概不会在表上坦白的,你去侦破吧。但一个人总不能没“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嘛。那就七姑八姨填几个——至于这姑和姨在表里或在你的生活里起什幺作用,与你的沉浮何干,谁管呢!有人“犯了事”,警察在表里遍找不着的“关系”,去居委会也许轻而易举就查明了。
而最难堪的,则是简历格里每一个时间段的“证明人”。表要从小学填起,谁来证明?几十年过去,小同学天各一方,生死发达堕一落皆茫茫,便是记得一个名字,把人家写成你的“证明”,不是跟读表人开玩笑吗?万一要找他“证明”什幺,有关方面又何处觅去?就是往后的时间段,你填的证明人,也未必愿意和能够证明你什幺。而且上次写张三,早忘记了,此次又填李四,对照读来,极易令人纳罕,给人以“不真实”、“不老实”的感觉。所以握笔三落三起,搜索枯肠,犹犹豫豫,如临大考,要填个恰当的证明人,难哪!
当然,也有“下笔如有神”和酣畅之时,那就是填“何时何处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每每此时,我都首先想起并立即写下“小学三年级时因听老师话被评为好孩子”这段文字。因为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受奖,所以永志难忘,永远引以为荣,万不能漏的。至于后来所得若干项全国大奖以及被写入什幺“名人录”之类,因我觉得评奖的滥,又怕被卷入贿选、缠选、圈子选以及买名丑闻,还觉那众多未获奖、未入册者其实远强于我,我只是“一不留神”混上了而已,所以就一概“谦虚”了,也免得查表人读时哂笑。
我听了朋友叙述,也觉不无谐趣;但又觉朋友有点偏执。他或许应该多想想,这表说不定什幺时候能令他“高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