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犹如母牛发一情,说来就来,霎那间席卷全世界。资本主义似乎又原形毕露。金融业大批精英或跳槽或失业,倒是经济学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又赶上了露脸的好机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人唱多,有人唱空。有人认为十年八年不会结束,要大家做好持久一战的准备。有人认为五六个月就见底了,到此为止了。观点反差如此之大,直让人怀疑,这些个衣冠楚楚的厮们是干什幺吃的。果不其然,前时两会上有个老兄,忍不住跳将出来,大骂经济学家们,不但说其白吃无用,而且还说,经济学家往东指,企业就往西去,准没错。
以前我认为,在文、史、哲等意识形态领域,中国是没戏了,至少一百年之内,不可能出现大家及质的转变。现在我不得不悲哀地发现,原来在这个经济社会的主科目上,中国一样是不及格的。这些所谓经济学家们,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自言自语信口雌黄型的,好像很独立,想说什幺就说什幺,奇谈怪论比比皆是,例子就不一举了,网上一搜一大堆。一类是加入利益集一团一型的,发表言论多半是有备有来,而且目标准确。因为有主子养着,为主子服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该跳出去就得跳出去,汪汪几句,有效果没效果总是敬业精神的体现。还有一类是御一用型的。被聘为ZF顾问,或直接参与到各种方针政策的制订中去。这部分人比较牛,跺一步摇三摇,影响力或潜在影响力相当大,随便放个屁也够人们琢磨几天的,因为地位在那儿摆着,城狐社鼠,容不得不重视。很可能还有一部分经济学家,我宁肯相信有,相信他们是存在的。虽然比大熊猫还珍贵,但总比长江白鲚豚灭绝了好。这些人应该坐着冷板凳,认认真真搞学问那种,只不过他们没有话语权,或者甘于寂寞,于是乎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但是一个剃头匠手艺再高,没有表现机会,他就和没有手艺的人一样平常,这种状态跟消逝或者不存在,也没有什幺不同。
就ZF御一用那种而言,态度往往颇堪回味儿。就拿这场经济危机来说,一开始在美国爆发时,ZF就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是好的。这些经济学家就赶紧举例子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当曝出国有银行或投资公司在美国华尔街投资大幅蚀本时,这些人无一例外都闭上了嘴。至于现在,连傻子都看得出来,这场危机究竟有多危。这些人就本着把丧事当喜事办的优良传统,大肆鼓捣说危中见机,好像经济危机来得正是时候,为广大群众创业提一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是把戏与伎俩永远抵不过事实的冲击,否则觉悟二字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含义了。
当年大讲特讲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买房的始作俑者,就是这帮人。说的中国老太太纯粹榆木脑壳不开化,钻牛角尖一根筋,好像我们国民的思维整个儿比美帝国主义弱智一些。现在这帮家伙儿都闭嘴了。不再提这茬儿事了。我倒想把他们一个一个揪出来,拿脚指头戳着他们油光锃亮的额头问一句,美国老太太现在干嘛吃去了?
答案有三。一,美国老太太收入高,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已经顺利把房贷还清了,这会儿正庆幸侥幸逃脱,对着电视捂着胸口惊魂未定地大呼MYGOD。
二,美国老太太没还清贷款,破产了。房子被收回了,不过美国老太太吃上了美帝国主义的救剂款。人家那点钱可不像咱们只够吃窝头就咸菜的,而且给不给还另说呢。至少美国老太太生存下去不成问题。
三,美国老太太急火攻心,哽儿屁了。
咱们买房子的大多贷款,比不了山西煤老板儿,一团一购这词就是为他们量身订做的,一团一购别墅,一团一购宾利,就差一团一购神舟号了。所以月还贷之后,勉强度日,略有盈余,已属不易,不过托经济危机的洪福,利息倒是降了点儿。
当初极力忽悠老百姓贷款买房子的人,就是这帮鸟人。言犹在耳,不过十年光景。后来随着房价翻番,老百姓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派是买到房子的,一起跟着喊涨涨涨,极其兴高采烈,仿佛自己的身价也一一夜暴一涨。至于有两套房子的更是推波助澜,大为亢一奋。另一派是没买房或将买房子的人,就是一个字,骂骂骂。等真正房价脱了正轨,不受控制而超出普遍承受力之外时,人们才预感到出了问题。当初的全民公敌就是房地产商,有诚实的人居然承认,挣钱挣得不好意思了。更激起一片公愤。后来人们慢慢发现,最大的开发商,房地产商却是当地ZF。2009年两会,有机构称房地产超过一半的利润进入了ZF的口袋,终于彻底一捅一破了这层皇帝的新衣。
中央ZF制定政策禁止福利分房(公务员除外),经济学家忽悠大家买房,地方ZF拍卖土地加征收税收,房地产商盖房再玩命涨价,国有银行再放贷收息。最后的负担全都由老百姓承担。这个产业链基本如此。利润的多少被ZF拿走了不好说,不过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动力的根源,房地毕竟功不可没。经所拉动的产业链效益,确是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尤其地方ZF,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相当多的ZF会穷得光屁一股,也许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下来。也因此,当金融危机来临,房产市场逐步走低之时,最坐不住的是房地产商,比他们更坐不住的,恰恰就是地方ZF。
经适房,两限房,等到房价到了天价之后才姗姗来迟,个中蹊跷不言而喻,近日潍坊市搞摊派下指标,让ZF工作人员包干卖房子,正是这种官商结合赤一裸裸的体现。
这次金融危机牵扯面最广,受影响最深刻地不是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巴菲特损失个百八十亿美元,不会痛哭流啼,高品质生活不会有任何折扣。那些金领银领白领们,也到不了买车卖房以谋生的地步。而中国的农民工兄弟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也许他们的损失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巴菲特,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恰如一块面包对于乞丐或者大财主,意义自然不同。近十年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打工经济发挥了支住性*作用。
能够出去打工,有了活钱挣,不必土里刨食,勉强混个温饱,农民也有了奔小康的动力尤其是途径。有了活钱,吃穿住行的需求不一样了,农村商业也起来了,这确是拜全国经济发展的洪福。但是好日子不会天天都有。外贸萎一缩,工厂关门,内需不旺,岗位锐减。农民工这支失业大军的数量不容小觑。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或许是长远而深刻的,但其严峻性*未必为人所知。
一是农村治安将大受挑战。农村不再是原来传统的农村,有着既定的风俗约束以及传统道德、家族礼法制衡,治安一般没有大问题。现在则不同,传统被冲击被打破,新秩序新文化并未建立起来。这些小年轻的失业回了家,喝酒、赌|博,打架挑衅,就成了日常生活主题。二,农村的生产方式将产生裂变。年轻一代不可能像老辈人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儿了。他们既没有对土地的感情,又没有熟练的耕种技巧,至于这批年轻人的后代,更不用提了,巴不得扎在城里不动窝。三是农村的生活习性*将有质的转变。这是指广大农村的生活方式及消费理念,是否不顾现实状况和地域特点,完全模仿乃至照搬城市的生活方式及消费理念。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唯一的尚需讨论。城市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利用多种方式,向农村强行灌输这种模一式。这让人很容易想起西方对待中国所采取的战略方针。同化渗透,变化归顺。大概就是这种套路。而且,打工者的归乡无疑加速了这种同化,但是同化是利是弊,需要人们拭目以待。农民也要过好日子,这没错。上网开车甚至打高尔夫都可以。谁也没有横加阻拦的权力。但是,没有必要把错落有致的村宅彻底铲掉,搞成城里小区板楼整齐划一的模一式,也没有必要踏平数十亩庄稼地,专门建一个狗屁广场出来,更没有必要铺了自来水或冲水马桶下水道,把乡村的河流沟渠彻底污染掉。城市是文明、富足、先进、现代化的唯一标准吗?未必吧。中国农村什幺时候学会了对城市说不了,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也就有希望了。
现在,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就有一个说不的机会,那就是家电下乡。
下乡到乡下,一个下字,足以说明我们这个二元社会中城市对农村的态度。法律下乡,文化下乡,电一影下乡,科技下乡等等。如果说也包含了这种居高临下的意味,但至少是怀着一定诚意来帮助村民的,村民们无论接受程度如何,至少在客观上也需要这样的指导或帮助。虽然八百年下不了一次,下一次也多是走走过场。
这次家电下乡,时机颇堪玩味儿。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赶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大批农民工失业,活钱没了,大家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家电就忙着下乡来了事情看上去挺美好,家电主动送上门,ZF还掏钱补贴,平日里打着灯笼也难找这样的好事情。老乡们的嘴巴应该乐开了花才对。但是做人的常识告诉我们,天上没有白扔的馅饼,和取消农业税以及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截然不同,家电下乡是和扩大内需紧密相联的,前者不过是后者的具体实施措施而已。这里面就有几个问题。
一无论ZF补贴多少,家电不会白白送给你的,而且大头还得你出。ZF实质上补贴的不是老乡们,而是家电企业,拉动内需没人反对,即使直接补贴国内家电企业也没人反对。但是把目光盯着正在变瘪的老乡们的钱包,则未免太不合时宜。这就像给城里的下岗工人推销汽车一样,工人阶级一激动,说不定就会骂找一抽一呢吧。老乡的钱挣得不易,全都是血汗钱,一分一厘,恨不得掰一开了使。使的地方多着呢。这个时候搞家电下乡,不是忽悠是什幺。二对于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来说,他需求什幺自己最清楚。把根本不需求或者不怎幺需求的东西,用一种诱一惑的方式强推到老乡面前,未免太低估老乡们的情商了。买什幺不买什幺,用得着你来吆三喝四吗。区区家电用品,本来就是供大于求的东西,完全是买方市场,即使不下乡,商场里也是积压严重,促销不断,那点补贴实在算不了什幺。三老乡们最需要补贴什幺?是一两吧款式、风格、设计、功能都过时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吗?对于农民及农民工而言,最需要的是培训,农业耕种技能以及打工相关技能的培训,前者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农民的基本素质,而后者,也提升了农民工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将来对企业对个人都会大有裨益。对农村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建设,更需要关注与支持。今冬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干旱,足以给我们的农业敲响警钟。农村分田到户后,水利设施投入大为减少,随着农民工大批外出打工,精壮劳动力脱离土地。土地在个体农民的眼中价值大打折扣。农事乏人问津,公共投入欠帐严重。甚至出现许多咄咄怪事。如大批机井废弃甚至遭掩埋。灌溉渠荒芜或直接沦为乡镇企业的排污沟。这些恐怕比起家电来更需要ZF的补贴与投入吧。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家电下乡,还有一面更为乍眼更为炫目的旗帜,那就是汽车下乡。同家电下乡一个道理。没有人反对老乡们开汽车。老乡们能开上汽车,说明日子又上了新台阶,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即使老乡们都能开上汽车,也都开上了汽车,也就是说,汽车在广大农村普及了,那也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首先,农村的新鲜空气不会再有,污染将大大加剧。其次,以现有农村的道路承载能力,即使翻番(那就要占耕地),也负荷不了过多的机动车。且不说在农村也会发生交通阻塞了。第三,我们国家更需要多少汽油贮备,才能满足这些新增的机动车。第四,就算汽车下乡成功了,汽车大为普及了,其产生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处理,恐怕走的又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关于汽车问题,我的建议是,一,顺其自然,老乡们想买就买,勿需你刻意推荐,诱导消费。二,合理引导,如厂家应多生产适合农村的低排量、客货多功能的车辆,而农民也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三提前谋划,如关乎农村交通规划,石油供一应等等相关命题。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从浅层次来说,是为拉动内需,是首先站在企业盈利及ZF税收的出发点上,而非农民及农村的实际需求上。把农民口袋里并不富余的钱鼓捣出来,多少有些劫贫的味道。这种刻意的引导令人生厌。从深层次来说,这是把城市的消费理念及生活模一式强加给农村及农民的具体体现。农村、农民需要家电,需要汽车,需要富足、文明的现代化生活,这本身无可厚非。虽然建设新农村尚需探讨和摸索实验,但毫无疑问,建设新农村肯定不是照搬城市的一套,而完全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简言之,建设新农村不能成为城市简单纯粹的复制品。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很像父子。从前老子成熟,儿子幼稚,所以老子是主体。现在老子老了,儿子长大了,也作主了。反对来看老子,觉得这儿也土那也土,处处保守落后,不合时宜,就忍不住指手划脚,横加评判。搞得老子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只好唯唯称诺。
忽悠农民买家电,忽悠农民买汽车,就是跟十年前忽悠市民买房子一样,盯住的就是口袋里那点钱(如果不是牵扯到耕地问题,也许广大农村早就沦为了巨大的房地产工地了)。而忽悠大家买大房子,人人都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就像美国忽悠老太太住HOUSE一样,搞好了是梦想成真,搞不好就跟资贷危机一样,但就不仅仅是黄粱一梦了。
2009-4-3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