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家的时候,我喜欢在餐厅看书,古雅的吊灯在天花板上长长地坠着,下面是一张西餐桌,我们各霸一边,他看他的,我看我的,看到精彩处,相互交流一下,那种感觉极好。
这天吃过晚饭,趴在餐桌上读尼采的作品《自我超越》,见文字有些晦涩,我咂着嘴自言自语地说不好懂。
“我也不喜欢尼采,疯疯癫癫的。”儿子接口说,当时,他正坐在我的对面看雅思英语。
我有些诧异,用探询的眼光看着他。“尼采的作品你读过多少?”我问,语气中带着对他的责备。“你了解尼采吗?”
他有些不好意思,搪塞说:“以前看过一点。”
儿子的阅读经历我是了解的,他目前还顾不上尼采,充其量只是从报刊杂志上得到对尼采片言只字的印象,凭着这粗略的印象就对这样的哲学家、作家妄下判断,很不严肃。
我批评道:“对不懂的东西不要妄加评论!我都不敢对尼采褒褒贬贬,你凭什幺说不喜欢他,还说他疯疯癫癫?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都超越于时代,我们常人接受起来会有些难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孔子说的。”抢着说。
儿子涉世未深,有些轻率可以理解,好在他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在我们日常沟通过程中,只要认为你说的在理,他就会虚心接受。“你说得对,我以后会注意的。”稍顿,他又说:“今天收获不小,上午帮我改材料时,你说,在同一篇材料中,前后表述要一致,确实很对。过去我不怎幺注意。”
我赞赏地看着儿子,带着深深的爱意。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典型,明明对某件事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却爱发议论,仿佛对此有精深的研究;明明对某个人毫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却要随意褒贬,好像是故交旧有。尤其做领导的,似乎什幺都懂,到处做指示,下命令,弄得人家无所适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领导不是万能,你不懂不要紧,但是不懂装懂,甚至装腔作势,指手画脚,人家就会瞧不起你。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有一个着名的人物——炙手可热的政治家卡列宁,“在艺术和诗歌方面,尤其在音乐方面,尽管他一窍不通,却总有他明确而坚定的见解”。卡列宁并非庸俗之辈,他性*格沉稳,作风严谨,学识渊博,他对政治、哲学和神学都有很深的造诣。这样一个聪明人物,有时却装腔作势,给人留下讥讽的把柄,平凡如我辈,更当引以为戒。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