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韩流”最新品种(2)

时间:2015-06-28 06:27:01 

把剧场盖在地下的风气,始于这一地区的艺术家最初将地下室用作排练厅的做法。“大学路的租金涨起来之后,艺术家们便转入地下。现在,这反而成了大学路的特色。韩国的演员从艺术院校毕业之后,首先都要到大学路来锻炼能力。先是在马罗尼矣公园里进行露天演出,然后进地下小剧场,接下来获得赞助,进300座以上的中剧场,成熟之后再上大学路之外、千人以上的大剧场舞台。”李性勋总结说,“大学路就是一个培养韩国演艺人才的平台,这里不仅出明星演员,还有很多韩国优秀的主创人员也出自这里。这里也相当于一个文化市场,给好制作人、好导演、好演员寻找到彼此提供一个机会。目前,韩国的音乐剧还没有发展到高端阶段,还处于成长期,而成长的动力主要就来自大学路。”

为什么是音乐剧?

李性勋所属的CJ集团,是韩国三星集团下面的一个独立分支,在2003年转入CJ集团演出事业部之前,他一直在三星工作。1998年,韩国政府的发展重点转向文化产业以后,韩国的一些大公司除了生产半导体和汽车,也开始进军娱乐业,从流行得如火如荼的K-Pop中分一杯羹。15年下来,CJ集团成为韩国娱乐业的老大,拥有韩国最重要的流行音乐电视频道MNET,和全亚洲数一数二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

音乐剧是怎么进入CJ集团以及韩国其他娱乐公司的视野的?如今,不仅仅是来自百老汇、伦敦西区的最新最火的音乐剧马上被引进韩国,连比较小众的欧洲音乐剧,比如德国的《伊丽莎白》、《丽贝卡》,法国的《莫扎特》,其实在英语市场并不受欢迎,甚至票房失败,却在韩国演得热火朝天。“说老实话,其实韩国人对音乐剧一开始也并没有特别感兴趣,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么喜欢它。”李性勋坦言,“我仔细想了一想,大概是因为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拥有成熟的音乐剧市场的国家。也许是韩国国民觉得,日本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到?但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开个玩笑。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能解释,韩国的音乐剧为什么会一夜之间全面超过日本,甚至成为亚洲国家里面对音乐剧非常热爱的一个国家。”

为了说明韩国和日本之间的这种“宿怨”,李性勋还举了两个例子: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1988年,和韩国一起来竞争奥运会主办权的是日本名古屋,说白了,其实就是韩国人的爱国心理,他们觉得绝对不能让日本人抢占这次机会,其实当时韩国申奥的准备工作开始得远远晚于日本,但是最后投票结果出来,韩国人把日本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世界杯也是一样,当时韩国听说东京在准备申办世界杯,于是韩国人也提出要申办世界杯,当时日本也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一届世界杯最终没有能像奥运会那样,完全把举办权拿到韩国来。原因是因为奥运会其实早先在日本东京举办过,因此1988年韩国的胜算大一点,但是到2002年为止,日本也从来没有举办过世界杯。两个国家竞争得非常激烈,谁也不让谁,最后出现了史上第一例两国共同举办世界杯。”当时,为了这个世界杯的冠名,应该是“韩日”还是“日韩”,两国也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定名为“韩日世界杯”,代价是决赛要在东京举行。

当韩国习惯性地将日本作为“假想敌”时,韩国原创音乐剧能在东京上演,对于韩国人来说就成了一件大事。日本音乐剧的发展节点,也被韩国人拿来比附自己的发展阶段。“1983年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日本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猫》在日本上演,开启了日本的音乐剧产业化进程。对于韩国来说,2001年是分水岭,那个时候韩国的人均GDP也刚好超1万美元——其实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人均GDP早已超过1万美元,但是1997年有一场亚洲金融危机,所以收入发生了回落。2001年,《歌剧魅影》进入韩国市场,驻演9个月,韩国音乐剧正式开始产业化。”在分析中,李性勋一直很强调人均年收入数据,“因为音乐剧毕竟是一种相对奢侈的文化消费了,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5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5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