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2)

时间:2016-06-07 12:35:17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两年过去了,路有亮的事没人提了,和爷才真正放了心。有那么一天,一个亲戚来了,他也是搞古玩字画的,和爷那天也是喝了两盅老酒,一高兴,把那画抖落出来了,而且还把事情的起源、经过,全说了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亲戚仔细一看,说:“哥哥,您可是花了个肉价钱买了块豆腐。”和爷一激灵:“假的?”亲戚说:“假倒不假,可惜是第二层。”和爷不明白了:“什么叫第二层?”亲戚告诉他,这画是画在宣纸上的,宣纸有单宣,有夹宣。单宣是一层,夹宣有两层有三层的,宣纸有生有熟,生的渗墨,熟的有矾不渗墨。这画是画在生宣,而且是夹宣上,墨和颜料从上渗到下,渗了个透。手艺高的人,能把夹宣揭开。由于生宣渗墨,这么一揭,一张画就变成两张了,个别的还能揭三张。不过这第二层要经过补笔,哪儿墨不够用笔补上,这么一来,第二层要讲精气神,可就没法和第一层比了。第一层经过装裱,依然是不失原貌。第二层明眼人能看出来,整个画面发蒙,就好像有一层云雾似的。

亲戚这么一说,和爷再仔细看那画,确实墨色不实,有些模糊。他叹了口气说:“怎么会是这样!”亲戚怕他伤心,就说:“这第二层还不错呢,不管怎么说它也是真迹呀!”和爷跟没听见似的,两眼发直。亲戚见势不妙,支吾两句,赶紧溜了。

打这以后,和爷心里就不痛快,心想,我对路有亮不薄呀,他不该这样对我呀!他又觉着这事不像那亲戚说的,准是他走眼了,幸亏当时和太太没在跟前,她要是知道了,还不得唠叨个底儿掉呀!和爷自从两千大洋买了那画,也真伤了元气,家里的日子也真是一天紧似一天。到了解放这年,他家里真是快揭不开锅了。其实他也就五十出头,找个活儿干也不是不行,可是他觉着自己是个爷呀,无论如何也不能太掉价儿了,就这么硬挺着。

太太沉不住气了,对他说:“你不是还有一张值两千大洋的画吗?拿出去换点米呀肉的,咱们过日子呀!”和爷说了:“眼下这年月,没什么人稀罕这个,值不了那么多了。”“不值两千,两百总该差不多吧!”太太还是不死心,和爷没辙了,就夹着那画出去了。

走到一家古玩店前,他在门口转了三个圈,才硬着头皮进去。里边人不多,柜台里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人,接过画打开一看,然后又打量和爷。和爷本来心里就发毛,让他这么一看,更不自在了,赶紧把头一低。那人把画又卷好,递了回来。和爷问:“不收呀?”那人说:“早几年,我一准收,眼下嘛……我告诉您一个地方,那儿准收,钱还少不了。”和爷又问:“哪儿呀?”那人拿出一张纸条,写了一行字。和爷一看,是什么什么胡同,多少号。他道了谢,也没多想,就去找那个地方去了。

他只顾低头走道,没注意周围的情况,等走到要找的那个大门口,才注意到门口有当兵的站岗。他腿肚子一哆嗦,差点儿坐地上。想往回走,又不敢;往前走,也没那么大胆。正在犹豫着,一个当兵的问他:“老大爷,找谁呀?”和爷一看走不了了,就说:“您看着办吧,找谁都行。”那个当兵的乐了,把他领进大门,带到一间屋里,跟一个戴眼镜的说:“蔡主任,有个老大爷找你。”

那个蔡主任也挺和气,跟当兵的说:“忙你的去吧!”转过身来,就给和爷让座,又给倒水,还问:“您找我呀?”“是啊……”和爷还能说什么呀。蔡主任又问:“那您找我有什么事呀?”

和爷不管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这会儿镇定多了。他知道这阵子什么形势,该怎么办,就坡下驴地说:“我有一张画,留着也没什么用,想献给政府……”蔡主任一听挺高兴,他是文管会主任,进城以后抓好几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收集包括字画在内的流散文物。

和爷把画打开了,蔡主任左看右看,半天没出声。和爷说:“我知道这画不怎么样,不行,我就拿走。”蔡主任笑了:“我说不太准,您等一会儿。”不一会儿,蔡主任请来一位老者,这位先生是故宫里的鉴赏专家,他现在也在文管会工作。他一看这画,眸子顿时一亮:“您这画哪儿来的?”“买的呀!”和爷心里又是一阵紧张。老先生又问:“什么时候?”和爷也豁出去了:“十几年前。”老先生双手一扬:“好啊,幸亏您买下了,您办了一件大好事啊!要是流失国外,又是一桩憾事啊!”他告诉蔡主任和和爷说,这是唐寅唐伯虎的真迹,而且是精品。辛亥革命后,残留在皇宫里的太监变着法儿地倒卖文物,唐寅这张画就是那阵子鼓捣出来的。他们不识货,把引首、题跋全撕了,单把画芯拿出来。解放后,查收的重点文物,就包括这一件。如今引首、题跋都找到了,正缺这一段呢!

和爷壮着胆子问:“有人说这是揭的第二层。”老先生说:“揭的不假,可不是第二层。您看着含糊,不是太清楚,这是反裱的缘故!”老先生又说,反裱就是画面朝里,背面朝上裱,目的是为了保护画面。当初为什么这样做,就得好好调查了。

和爷一听,连连点头。老先生又说:“这反裱有个条件,就是画面上没字。山水花鸟,反正谁也看不出来,字就不行了。不过,您看这印章,‘南京解元’这四个字,可是反的呀!”和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想,今个儿算是长见识了。

蔡主任看和爷人挺忠厚,又献宝有功,就请示上级,把他留在了文管会,后来成为文物商店的正式工作人员。

和爷后来逢人就说:“想当初,路有亮兄弟给了我个铁饭碗,我抱了那么多年,愣不知道,您说我傻不傻?”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百姓传奇

美图欣赏

百姓传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