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你和韩伟在去餐厅前,一直都在客厅吗?”
姜:“我和韩伟都去了趟洗手间。”
李军:“那你去洗手间时看到放在厨房的那瓶红酒了吗?”
姜:“好象看到了吧,我也记不清了。”
李军:“能给我们你们讲下喝酒时的情况吗?”
姜:“哦,是我去厨房拿的酒,拿起后感觉有些轻,摇了摇发现只有大概三分之二了,就是之前那个保姆弄洒的。所以,老师又借题发挥骂了那个小保姆一顿。”
李军:“死者经常骂那个小保姆吗?”
姜:“应该是吧,反正我就碰上好几次,那个女孩也挺可怜的,刚从农村来,什么也不懂。”
李军:“后来那?”
姜:“老师嘟囔说,这么好的酒洒了可惜了,然后就接过瓶子给我们倒酒,之后这酒都一直是他倒的,没让我们碰过酒瓶子。这酒我和韩伟不是也一人喝了一杯吗?怎么我们没事啊?一定是我们走了之后有人下的毒!”
李军:“这件事我们还在调查中。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是几点离开的?”
姜:“大概九点半左右吧,韩力说时间差不多了,老师要睡觉了,我们就走了。”
七
韩伟、姜力以及小保姆三个当事人都询问完毕了,但是整个案件依然充满疑点。毒是什么时候下的?如果是喝酒之前,令死者中毒致死的酒一直就放在厨房,他们三个人都有机会接近红酒下毒。但是席间韩伟和姜力都喝了酒,说明这时酒并没有带毒。
难道真是象韩伟和姜力所说的那样,毒是他们走后下的?那么就只有小保姆一个人有嫌疑了。想到这里,李军脑海里再度浮现出了小保姆那苍白的面庞,他用力的摇了摇头。不,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肯定是忽略了什么关键的地方。
李军边想边把玩着手里的酒瓶,案发时的红酒瓶子已经被鉴证科拿走做进一步化验了,现在他手中的酒是回来时在二十四小时便利店买的,是一种价钱适中比较常见的红酒,和案发时的红酒是完全一样的。
红酒的瓶子样式总是千奇百怪的,这个瓶子的形状倒还正常,瓶身呈圆柱状,瓶颈很短,大概只有三公分左右,瓶身与瓶颈的连接处呈圆弧形。简单的说和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和‘芬达’的大塑瓶子样子差不多,就是体积缩小了一些。
这时,侦察员小张走了过来,望着放在桌子上的红酒说:“这个就是死者喝的那种红酒吧,我还没喝过啊,队长让我尝尝,呵呵……”说完就拿起了酒瓶打开盖子对着嘴‘咕咚咚’的喝了一大口。
“红酒不是那样喝的,要慢慢品才有味道,你那样是品不出滋味的。呵呵……”看着小张的样子,李军发出了接到案件后的第一阵笑声,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整个办公室紧张的气氛立刻轻松了许多。
“原来红酒就是这个味道啊,和汽水差不多,不过挺好喝的,就是少了点,喝着不过瘾……”说完,小张一扬脖子把瓶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你完了,红酒的后劲儿是很大的,估计这两天你是起不来床了……”李军边笑边看着小张手上的空瓶子,突然好象想到了什么猛的站起了身,“我知道凶手是用什么手法下毒的了。”
“怎么下的?”小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道。
“不过在这之前我要先去下鉴证科……”就在李军起身走出办公室大门的一瞬间,他又转过头来对着小张说,“你去把韩伟和姜力以及小保姆再给我请到办公室来,我一小时后回来。”
故事发展到这里,所有的线索都展现在读者眼前了。亲爱的读者诸君,请运用你聪明的智慧、利用你手中的线索回答以下的问题:
一、故事里的‘凶手’到底是谁;
二、似乎故事里的嫌疑犯们都不可能‘行凶’,但‘凶手’的确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那么‘凶手’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最后我再以作者的身份给大家一些提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件’,破案的关键就在于生活中的一些盲点。
,并祝各位读者好运,以上,河狸。
真相大白
一小时后,韩伟、姜力和小保姆再次被带到了邢侦科办公室。
李军下意识地把玩着手中的酒瓶子,望着他们三人,“再次找你们来,是因为案情已经有了新的进展,确切的说是可以结案了……”说到这李军把头转向韩伟和姜力,“这个案子最大的疑点就是下毒的时间,如果是你们走后保姆下的毒,未免案件太简单了,而且凶手也太容易暴露自己了。如果是死者和你们喝酒之前,那么为什么你们也喝了酒,却没有中毒?只有一个结论,就是凶手使用了某种手法,下了毒,但是又让自己暂时喝不到毒酒。那这毒究竟是怎么下的呢?”
“下毒的关键所在就在这个瓶子上……”李军抬头看了看办公桌对面一脸困惑的韩伟、姜力和小保姆三个人,“到底凶手是如何下毒的一直困惑了我很久,现在才发现,我原来一直忽略了一个常识的盲点。”说到这,李军放下了手里的酒瓶再次扫视了下眼前的三人,继续说道。
“由于倒红酒的时候每次不需要倒出很多,只要把瓶子稍做倾斜就可以倒酒,所以,瓶子内壁有一个部位是不会碰到酒的,就是倒酒时瓶子上方那个圆弧处的内壁,如果把毒药涂到这里,由于瓶子里的酒不是满的,所以无论平放还是倒酒时都不会碰到这个位置。所以,一开始无论谁喝都不会中毒,等到学韩伟、姜力你们两个走后,剩下死者独自喝酒的时候,由于瓶子里的酒越来越少,所以要倒酒就必须加大倾斜的角度直到瓶颈处全部充满了酒,这时,才会接触到涂毒的部位,也就是说这时的酒才开始带毒,因此,被毒死的就只能是最后把酒喝光的死者本人了。要实施这个手法,也和死者的职业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死者是个化学教授,受过系统教育,在化学实验中的要求是将标签对向手心,很多化学老师都把这个习惯带到了生活中,例如倒饮料或则做菜倒酱油时都是习惯把有标签的一面冲着手心的。死者也应该有这个习惯,在倒酒时习惯把标签对着自己的手心。犯人就是利用这一点,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涂毒杀人。如此看来你们三个人都有接触酒瓶子的机会,而且都有动机杀人。但是凶手究竟是谁那?”说完了这么长长的一段独白,李军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到对面的三个嫌疑人中间。
“首先是你……”看着眼前脸色苍白的女孩,李军不经意流露出了一丝同情,“一个从农村来的女孩,连上没上过化学课都不好说,就更不要说利用化学教授的习惯来杀人了。即便是在平时观察到了死者的习惯,但还是有两个疑点,首先就是毒药的来源,一个农村来城里打工,没什么社会关系的人是很难弄到毒死死者的毒药的。其次就是,你如果使用了这个手法,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学生们走后才让死者被毒死,很容易被怀疑到自己。所以你首先被排除了。”
“第二个是姜力你……”,不知道是由于紧张还是天热的缘故,姜力此刻已经是满头大汗,李军轻轻站到他的身旁,“作为死者的学生,应该知道死者倒东西时的习惯。而且在客厅期间你也曾去了趟洗手间,有足够的机会去厨房下毒。作为化学系的学生,弄毒药也是很容易的。但是,因为你在取酒时曾经摇了摇瓶子,如果你真是凶手的话,是绝对不会去做这个危险动作的。另外,如果毒药真是你涂的,最后提出离开的一定是你,而不是韩伟。因为酒已经越来越少,再喝下去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你也被排除了。”
“那现在只有一个可能,这个案子的真凶就是你——韩伟!”不知什么时候,李军已经来到韩伟的身后,“同样作为死者的学生,很容易了解到死者的习惯,也可以弄到毒药以及有下毒的机会,还有最后主动提出离开,种种迹象说明,只有你才可能是凶手!”韩伟表情出乎意料的镇静,似乎等待着李军继续说下去。
“这里还要指出一下你下毒的细节,首先你趁去洗手间的机会溜进厨房,因为酒瓶子已经被打开,而且小保姆也无意中碰洒了一些酒,这些都更加方便了你下毒。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我想下毒的工具应该就是手指,你先把食指伸入瓶子里,擦干要涂毒的部位,这样做一是为了防止毒药涂上后滑落,二是顺便侵湿手指。然后用湿润的手指蘸了些毒药,粉状毒药遇液体成糊状,很轻易的就涂在下毒部位。由于瓶子的颜色和餐厅的灯光,肉眼很难让人隔着瓶子看到里面的毒药。剩下你需要做的就只是坐下陪死者喝酒,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告辞就可以了。”
一直沉没不语的韩伟终于冷冷地开口了:“以上的结论,你也仅仅说明了凶手使用的手法,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我就是凶手,这是法制的社会。”
“你以为你的手法天衣无缝吗?你给我们留下了足够为你定罪的证据。第一,你在擦干要涂毒的部位为下毒做准备时留下了指纹,由于指纹在瓶子里面,所以一开始没有被化验到。第二,你下毒后应该马上洗去了手指上的毒药,但那毕竟是一种剧毒,很难彻底清洗干净,在现在高精密的检验仪器下还是会查出一丝痕迹的,这一点已经得到鉴证科专家的肯定。”
“我输了,连老天爷都帮助我,让我这个危险的计划顺利实施,没想到最后还是败在了警察的手里。”韩伟‘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眼里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倾泻而出,“王普是个混蛋,他不但是个酒鬼,还是个色鬼,利用职务的关系强奸了我的女朋友。他死有余辜!”
整个事件的开端确实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但是如果当事人能够尝试着去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就不会再次引发这个悲剧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