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危急的时刻,左权一边指挥警卫连阻击日军,一边督促彭德怀赶快转移,彭德怀脱险后,左权继续指挥机关人员突围,坚守在十字岭上。一发炮弹落在左权身边,左权的头部、胸部、腹部都中了弹片。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不幸牺牲了。
这是抗战期间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损失很大。1942年5月的大扫荡,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都是最沉重的打击。党的基层组织也遭受严重破坏,多数无法公开活动。人民群众被杀被捕多达5万人。日军在冀中平原上修造据点、碉堡,挖封锁沟,昔日一马平川的冀中平原被分割成2600多个小块,变成了“抬头见岗楼,出门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的恐怖世界!
彭德怀1945年2月在延安华北工作座谈会上曾深有感触地说:“冈村宁次的这一套极其残酷复杂的形式、方法,我们都是一直不熟悉的,这套办法给我们造成的痛苦是很大的,也因此很被动。华北根据地缩小(五台只有阜平,太行只剩涉县、黎城、平顺,冀鲁豫只剩范县、观城,共剩6个县城),根据地人口,1941年10月统计,只剩1300万,为最少的时期。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的损失、破坏,人民生活水平突然降低,敌特、国特大肆活动。”(《彭德怀传》)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只能暂时退却,保存力量。1943年1月1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抽调敌后大批干部来延安保留培养的决定》:
一、华北及华中各战略区域,在保持工作需要的最低条件下,应抽调大批干部送来延安保留培养。
二、保留培养干部的目的,不仅为了适应目前敌后的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坚决选送质量好的干部。
把各根据地的优秀干部集中到延安,是什么意图呢?毛泽东告诉新四军的陈毅和饶漱石:“整个抗战尚需两年,要保存我军基本骨干,不怕数量减少,只要骨干存在就是胜利。”“根据中日战争形势,华中敌后形势可能日趋严重。根据地中一切工作应避免张扬,应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来尽量保存我之力量,以度过今后最危险的两年。”
根据中央命令,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彭雄和八旅旅长田守尧1943年3月率11名团以上干部赴延安。途中与日军巡逻艇遭遇,在激战中彭雄与船上全体干部壮烈牺牲,这场惨案震动延安。各根据地开始着力开辟秘密交通线,对干部实行一站站的接力护送。确有把握后,高级干部才能启程。到11月,陈毅才离开江苏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经淮北、鲁南、冀鲁豫、太行根据地,于1944年3月到达延安。
四、熬过黑暗是黎明
“五一大扫荡”之后,华北平原的抗日形势进入了低潮。日本鬼子、伪军、汉奸到处搜捕八路军留下的干部、战士和武器、粮食等物资,不断对原抗日根据地的村庄进行扫荡和清剿。在清晨或夜晚,几十或上百一伙的日伪军经常突然包围一个村庄,大搜大抢。他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发明了一种“剔抉清剿”的方法。每次清剿都是先抓青壮年男人,认为可能是八路的,就按以下方式严加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