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团里,有一些看似很无聊的角色,就是远远站在后排的敲击乐手。每当动人的弦乐声响起,他们总是安静地坐着,无所事事,他们面目模糊,总被前排的中提琴、单簧管、大锣大鼓等乐器和乐手挡着。
无聊之中最无聊的,要数敲击乐手中敲铜锣的那位。那些打鼓与敲三角铃的还好,乐章中段,有时也需要他们动动手,站起来润饰几个音节又坐下。敲铜锣的,往往是在最后一个乐章的末段才能发声。一般情况下,你很难发现敲锣手的存在。乐章末段,总是乐声震天、气势逼人、热血激昂,乐师拿着两块如圆形飞碟般的铜锣互相敲击,顺着拍子重击两下、轻击两下,大功告成,还是一个不太明显的配角。只有一种情况,敲锣手会让人留意,就是当他出错的时候。大好乐章,峰回路转,苦心经营,澎湃尾声之间,忽然出现几声尴尬鬼祟不合拍的铜锣声,你当即会留意到后排那耀眼的金色飞碟。
现实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一个敲锣手,角色无关痛痒,每每无所事事,习惯了机械化的作息。养兵千日,只用在一时,却往往在关键时刻掉以轻心,与成功失之交臂,失败得不明不白。所以,成败在于细节,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莫大的功德。
(徐静安摘自《当代青年》2015年第13期,全景视觉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