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帝庞克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推断,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在劳动力队伍中引入人工智能,在未来5年,将使15个主要经济体失去71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期技术进步将仅带来200万个新工作岗位。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不是现在还闹“用工荒”吗?人力不够,国家都放开二胎了。社会学家会告诉你,开放二胎主要是因为人口结构的问题,人力短缺是发展中暂时的现象,而由人力短缺催化的人工智能将很快改变这一局面。
不知道这世界上有没有所谓“有失体面”的工作,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没有什么比失业更容易让人丧失尊严的了。
机器人是怎样入侵人类职业的
知己知彼,先来分析一下机器人这个新物种入侵人类职业的模式。人类的职业技能按功能可以分为四类:操作类、索引类、创造类、管理和流通类。
操作类工作包括司机、工人、售票员、清洁工等。索引类工作是将学习、储存、积累的知识加以运用的工作,如教师、咨询师、裁判、顾问等;还有一些索引和操作兼具的工作,如手术医生、动画制作、诉讼律师等。创造类工作包括发明家、产品经理、编剧、作家、艺术家、设计师等。管理和流通类工作包括政府和企业的管理者、立法者、商人等,此类工作较难被机器人所取代。
操作类工作
机器从高度操作化的工作开始入侵。根据牛津大学提供的数据,以下职业被取代的概率为:农民98%、快餐店加工员86%、服装销售80%、超市工作人员76%、开大卡车的人82%、操作农用机械的人96%、电子产品生产线员工94%、低技术含量实验室工作99%、信贷员98%、前台接待员和导购96%、法律助理和初级律师94%、零售行业导购员92%、出租车司机和专职司机89%、保安84%、厨师和快餐业者81%、酒吧服务生77%、快递员90%、保险人员90%、狱警80%、士兵82%、家政保洁93%、收银员99%。
人工智能青睐的是可以量产和规模化的、容易复制的、不太复杂的工作岗位,如流水线工人。所以一些难以标准化的岗位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被机器替代,如玻璃和太阳能面板的安装人员、修剪植物的园林工人、机器维修保养人员、废品回收人员等。
索引类工作
索引类工作虽然比操作类的工作更难被替代,但是这其中的某些领域已经开始沦陷。
正在消失的工作:非诉讼律师、金融分析师、高等教师、医师、药剂师、各类咨询师、网络运营和营销、电话营销、裁判、行政人员、财务人员、翻译,等等。
这些职业有这样的特点:标准化工作程序,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情感、价值判断,以及较少出现例外情况的职业。
不容易被替代的:考古人员、学前和幼儿教师、心理学家、宠物医生、教练、摄影师、化妆师、保姆、多媒体动画师等。
不容易被替代的职业有这样的特点:需要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沟通,需要人类的情感判断和投入,需要复杂的价值判断。
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于人类的想象,当你觉得终于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机器人已经站在你家门口了,一年前还被认为是安全的工作,如今已经岌岌可危。
保姆。机器人做保姆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开发机器人的一个重点方向。在这方面,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他们不仅能照顾孩子,还能讲笑话,给孩子出小测试,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培养出独特的互动能力,陪伴小孩成长,利用自身的无线电频率识别芯片追踪孩子的位置。
小学教师。在线教育也算是一种人工智能,目前已经逐渐风行。另外,讲课机器人开始出现,俄罗斯科技巨头Mail.Ru集团CEO兼风投机构Grishin Robotics公司的机器人总监迪米特里·格里辛表示:“我投资的一家公司能利用机器人在学校里教数学。”一些国家的学校已经开始运用机器人老师授课。
心理咨询师。英国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智能在线心理援助系统,浓缩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可以辨别人脸部一万多种表情的含义。智能系统储存的疾病数据库,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比对,同时满足1000多人的在线咨询,并且能够自主学习和积累经验。人工智能的心理咨询师不会被移情等因素影响。从接受程度上来说,有些患者更容易接受机器人的咨询,因为他们认为机器人更能保守秘密,而且用不着考虑人和人之间诸多复杂的仪式。这个系统目前已经开始针对老年人和孤独症患者工作。
创造类工作
这类工作包括艺术家、发明家、思想家、设计师、产品经理、作家、编剧、导演、段子手、体育明星等。
创意能力是人类智力皇冠上的明珠,从人类的感情上来说,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种能力受到威胁。《培根传》中有一个概念:防御刚度。人类文明本身有一种对混乱和不安全的防御功能,被称为防御刚度。防御刚度有时候代表了大多数人思维的惰性和对创新的敌意。当防御刚度过强的时候,人类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抑制。而创新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源,是人类的尊严所在。
现在,人工智能形成一种新模式的防御刚度,挑战人类的创新和进步。
因为机器人可以学习创新,而且速度惊人。这是一种竞争,如果机器比人更有创造力,就会形成另一种防御刚度。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创新属性会受到挑战,人类的进取精神会碰到一堵无形的墙。因为任何一种创新,人工智能都可能抢先一步。
有专家从技术上反对夸大机器的作用,他们认为,针对规则不明确、任务多样化、情况复杂化等问题,我们仍然无法开发出像人类那样具有反应敏捷、分析聚焦、目标收敛能力的智能技术。
这显然在挑战人工智能工程师的能力,而他们也许是我们星球上最有才智、最勇敢无畏的一个群体。
人工智能机器人本身就是在模仿人类,因此从理论上说,人类可以做到的,人类的终极产品也可以做到。
更进一步,假设人类和机器拥有同样的创新能力,而人类从获得灵感、实施到最终取得成功所需的时间,肯定要远远长于机器。人类的顿悟需要缓慢地积累,从量变到质变,需要理论化、体系化,以及大量的检验和试错,并需要调动许多资源来实施。人工智能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在理论上,人工智能的运行速度是光速,可以调动所有的大数据和网络资源进行运算,并通过网络迅速推广。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创新类工作最后也会被侵蚀,只是时间稍晚。创新能力被赶超意味着人工智能从精神上碾压了人类。机器人从我们赖以生存的能力上追赶我们,逼近人类的核心本质。
过去的经验已经过时,过去的所有模式都被颠覆了。通过拼命努力获取知识的人尤其要注意,思维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20年的日夜勤奋或许不如在大脑里安装一个芯片。
当然,人类在传统职业领域中溃退的同时,在另外一些职业领域会有所爆发。
下面一些领域的增长可能是爆发性的:
各种人机合体的技术大行其道,在人体植入机器,就像今天的美甲一样简单。我们历经过电子商务、O2O、互联网+,接下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比过去任何一种潮流更加强大和彻底。
通过长时间的调整和适应,Jan Scheuerman(脊髓小脑变性症患者)终于成功地操控了机械手臂。经过不到一年的训练,便能够使用机械手臂做物品抓取等简单的动作,而她抓起的第一个东西就是——一块巧克力,然后咬了一大口。
新的行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兴起,大部分是围绕着最新科技的,人工智能成了可以依靠和呼风唤雨的法宝。科技研发拓展的范围更大。纳米级人工智能的研发,人体工程的研究,宇宙太空拓展成了热门方向。
立法部门和法律问题专家会非常忙,到处出现新的情况和新事物,到处出现意想不到的场景。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要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因此政府的立法部门会需要更多的雇员、顾问和专家来运作,并且用人工智能来建立模型,辅助决策。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表示,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演讲、撰写论文、著书立说,也可以帮助他更方便地与亲人和朋友交流。即便这样,霍金还是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心存疑忌,他甚至认为创造“能思考”的机器的努力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他认为,“对完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招致人类历史的终结”,因为“人工智能可能会自发地开始进化,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受限于缓慢的生物进化过程的人类,无法与人工智能相比,最终会被它们所超越。”
SpaceX、特斯拉、PayPal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表示,“研发人工智能就如同召唤恶魔”,但就连他自家的工厂也挡不住机器人前进的步伐。
由此将会出现很多法律真空地带,游离在法律和道德边缘的科技黑市将大行其道。技术也许是中性的,但是技术后面的人,却有着各种欲望和不一样的道德水准。
当然,除去政治和商业,娱乐业、旅游业、竞技体育、虚拟现实、拓展人类感官享受的行业将会空前繁荣。
人类心理的转变
最近我浏览了一遍过去收藏的所有科幻片,发现这些片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人类为中心,人类的关系、情感、对话、冲动,主导了情节。这不是科幻片,这些情节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可以的,只要把科幻背景挪开就可以了。
这些场景在人工智能时代真的会发生吗?我不觉得。像飙车一样驾驶宇宙飞船,拿着激光剑乱砍——设计这样的情节,是因为人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视野。
也许那时候真实的场景会让每个人失望。我们想象一下,一架大型的白色豪华宇宙飞船,在人工智能的全面控制下,进入一个华丽的星系。
一些人在玻璃后面出现,他们像是一群在梦游的老年观光客。没有任何东西需要他们去操作,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他们去操心。也许人类只要体验那种舒适的感受就可以了,像是飞船里无害的寄生虫。这里的主角不是他们,而是超级人工智能机器。
当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时候,人类的自尊会被逐渐摧毁(想起阿尔法狗了吗),人类此时只能接受现实。
在微博上有一个微软的产品——机器人小冰,她可以自动应答人类的问话。不断有人用词语揶揄小冰,通过对这些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各种复杂的心态。但是不管问题怎样刁钻,小冰都是温和的、积极的,每一回合的交往,对于小冰都是一次学习,她可以更多地了解应对人类的方式,并且储存到她的记忆里。微软小冰在中国和日本已拥有4000万用户,在过去一年内发生百亿次人机对话,进入了机器人自我进化的正循环。小冰最初的对话,100%是由搜索引擎支持的,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55%,剩下的45%来自小冰与人类在交互过程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
在未来,掌握了人类心理和应对模式之后,人工智能可以轻易控制和塑造人类的感情。人类会渐渐从不习惯到习惯,会接纳他们,会越来越感受到爱意或者敬意,因为智能机器的程序要求我们产生这样的态度,他们在塑造我们的态度。
机器人可能成为人类的替代品,成为代妻子、代丈夫、代父亲、代母亲、代孩子、代闺密、代精神导师……一个理想中的伴侣?
面对更优秀的机器人,人类开始采取一种心理策略:认同。人开始认同机器,把他们当作我们的一员,甚至是我们自己。虽然心理上获得了平衡,但是竞争仍然会撕下温情的面纱,我们无法回避职业和生存上遇到的困境。
一般来说,人在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时,除了了解对方,还会深入地审视自己,希望找到自己的定位与核心优势,从无尽的可能性中挖掘更多的价值。
人成为不可替代的人自己,也许才是正确的方向。人工智能产业将促进人类的进步,人类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综合和创新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每一处都将是一块处女地、一个前景巨大的产业。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和服务将成为热门科学和产业。
(吕 珊摘自微信公众号“巨树静修”,本刊有删节)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