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平衡手:大英帝国盛衰启示录(21)

时间:2015-12-01 09:57:25 

均势的崩溃

当二十世纪的第一道曙光照亮英伦三岛时,大不列颠面对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俄国的扩张,法国的战败,德国的统一,大清的塌陷,日本的崛起,美国的富强,共同吹响了新的地缘断裂号角。而大英帝国的地缘信心,也就在这号角中,一扫无余。

或许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18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同样超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产量总和,是德国的八倍。到1850年,这个数字更将达到德国产量的十倍。

可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到战争爆发的1914年,德国的煤产量达到了二亿七千七百万吨,已经非常接近英国的二亿九千二百万吨。至于该年德国的钢产量则达到了一千七百六十万吨,超过了英法俄三国的产量总和。

随着信心的丧失,大英帝国的官员和民众们越来越担心自己会被彻底孤立。所谓彻底孤立,即指俄、德、法、奥四个欧洲大陆强国最终达成一致,共同构建某一国主导下的新均势,将经济发展上已经相对滞后的英国排挤在角落里。

这种担忧使英国害怕它会既失去法国,又失去德国,从而导致英国的外交日趋杂乱无章。

今天回看历史,帝国时贤显然错估了形势的发展,他们并没有正确的预见到,真正威胁到大英帝国根基的并非所谓的欧洲联盟,而是即将爆发的自杀性欧洲联盟战争。

更大的恐慌则来源于威廉二世主政的德国。

从外在表现上看,威廉二世是一个非常古怪的战略家,据说古怪的原因在于其左臂的自幼畸形造成的长期心理阴影。丘吉尔对其曾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评述:

“只知昂首阔步,装腔作势,将手中之剑耍的嘎嘎作响……假设是个火山口,至少也要冒得出烟来。他正是如此,白昼远观是一团云雾,晚上是一团火花。久而久之,旁观者必定心生恐惧,而亟思团结以求自保。而在种种矫揉造作、虚张声势之后,却是个极其平庸、虚有其表,但大体而言没有恶意,却又想成为菲特烈大帝第二的人。”

1900年至1909年任德国首相的皮洛夫公爵也曾说过:

“……威廉二世并不想要战争,在危急时刻,皇帝陛下会痛苦的意识到,他绝不能把自己的军队带进战场。他很清楚自己是个神经衰弱的人。他那些充满火药味的黩武演说,只是想让其他国家得到这样一个印象——这是一个新菲特烈大帝,或说拿破仑第二。”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171819202122232425..30下一页

相关外国历史

美图欣赏

外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