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43)

时间:2016-09-11 01:49:21 

第六章 眼底世界

北逐匈奴(1)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闲不住的秦始皇第四次出现在帝国的驰道上,这也是他的第三次东巡。

此行的目的地是东方的碣石山(河北昌黎附近),这里原是燕国的地盘。

在到达碣石山的途中,秦始皇发现,在原韩、魏、赵、齐等国的边界,当年割据一方的痕迹——城郭岗哨依然林立。黄河流经之处,各自为阵的堤防建设,也造成常年的水患不断。

于是,秦始皇下令,推倒“柏林墙”,铲平那些现在看来已然是不必要的历史陈迹,连同那些可以出没盗匪的军事要塞也一并铲了去——夷去险阻。

事实证明,百废待兴,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

秦始皇在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完善决策,这或许就是他数度出巡的另一层伟大的意义。

车驾终于到达了碣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一,秦始皇此番来还有他永不死心的念想。

伟人也是人。长命百岁,最好是二百岁,好生享受这早春的阳光,以及莺飞草长,当是正常人的朴素想法。

尽管此时,秦始皇正寄兴于他的陵园,想为身后营造另一个可以继续叱咤风云的世界。但到底,他是企望如星河一样长生不老的。

永生享受这他亲手开创的太平光景,那该多好啊。

人有的时候就是犯涂糊,明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硬要以性命相拼,这或许就是人的不可理喻之处。

于是,燕国人卢生就带着这个不可理喻,出海寻访仙人去了。

在往后的历史中我们会看到,正是这个可恶的卢生,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灾难。

而后车驾北上,经右北平(河北蓟县)、渔阳(河北密云)、上谷(河北怀来)、代郡(河北蔚县)、雁门(山西右玉)、云中(内蒙托克托县)诸郡,巡视北方边境。

然后从上郡(陕西榆林),返回咸阳。

我们在前面说过,此时,帝国的北方防线蹲着一支强悍且嗜血的民族。它就是匈奴。

匈奴人拥有当时最强大的突击力量——骑兵,马蹄声处,闪电出击,让当年的秦、赵、燕饱受其苦(燕赵的正面还有东胡部落)。

对于统一之后的秦帝国来说,更为可怕的是,眼下匈奴人已越过阴山山脉,控制水草丰美的河南地(黄河河套西北部)。从河南地一直向南,狂飙突进的匈奴骑兵只需一天一夜即可进抵帝国的统治心脏——咸阳。

秦始皇其实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就如不放心东方一样,他对北方防线也是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加上本年度,秦始皇一共两次巡视过北方。

这就意味着,秦帝国与匈奴,双方之间不可避免的必有一战。

而之所以推迟了这么多年,迟迟不动手,个中原因,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秦始皇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统一六国的胜利果实,稳定政治局面是一,复舒并发展社会经济是二,这样才能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以与匈奴开战。

战争,不只是拼智慧,更是双方综合国力的一种较量。

我们知道,至公元前216年,帝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各项社会事业诸方面,已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不说政通人和,起码也是积聚了相当雄厚的实力。

这样看来,打击匈奴,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了。

就在这个当口,发生了一件事,让本是箭在弦上的军事行动,有了提前的可能。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394041424344454647..86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