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隔窗窥新月

时间:2014-11-14 10:40:43 

我14岁那年,在一个绿皮本上写诗,第一首叫《绿色交响乐》,被母亲偶然发现,她说:“倒有些‘新月派’的味道,不过现在是新时代,你不要学那种旧格调!”我驳她:“我看过鲁迅文章,知道‘新月派’不好,我怎么会去学?何况我到哪里去看‘新月派’的诗?我一首也没有见过啊!”母亲也就算了。那一年我订了《文艺报》,那时的《文艺报》四开左侧有骑马钉,是杂志,但封面报头下就刊发文章,又很像报纸,记得有期封面的文章标题赫然是《繁琐的公式能指导创作吗?——与周扬同志商榷》,署名唐挚,父亲瞄过几眼后,说:“能跟周扬同志商榷?看来真的是推行‘百家争鸣’了!”那时《文艺报》为周刊,有一期发表了一个座谈会报导,与会者里有个陈梦家,当时已经搞文物研究,但作为三十几年前的“新月派”诗人,又被请出来重返诗坛,他在发言里自称:“我是出土文物。”但似乎也还没有马上出版他的诗集。我问父母当年是否读过他的诗,母亲说记得一句:“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父亲说连这句也不记得,但见过照片,是个美男子。我那时就想获悉陈梦家除“一朵野花”以外的其他诗句。

那一年又开始了普选。母亲参加街道工作,为此忙碌。我未成年,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当然置身事外。如今从“人民网”上中国共产党新闻栏目查到:1953年的4月2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和《关于选民资格若干问题的解答》,拉开了新中国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的序幕。这两个文件是根据前不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要求发出的。这个选举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选举法。根据这个选举法,中央人民政府选举委员会作出决议,在年内召开由人民普选产生的乡、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指出,在基层选举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让每一个公民都有选举权,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国基层选举工作,从四月开始全面铺开,近六亿人参加选举,选出基层人民代表为五百五十多万。1956年下半年,我国举行了第二次基层普选。此次印发的选民证由竖排改为横排。纸张由灰色改为粉红色(这一颜色的纸张一直沿用至今)。印章也由方形改为现在通用的圆形,字体二列横排。195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简化字方案,所以该证书“选民证”的“选”字和“选举委员会”的“选举”二字和“会”字均已采用了简化字。

记得那年夏天,我们钱粮胡同的部分选民,在我们住的那个院子里发放选民证,我在家里隔着有花式隔栅的玻璃窗,能望见那边马缨花树下的景象。母亲自然是张罗者之一。她在回屋取东西的时候,笑着对我说:“幺幺,隔壁的陈梦家先生在帮忙核对姓名呢,你不看看他吗?”我就赶紧隔窗窥望,于是一位俊逸儒雅的中年男子进入我的视野,他虽然穿的也是蓝布的干部服,但是浓黑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衣裤和皮鞋一尘不染,一脸蔼然的微笑,在那里与一些人交谈。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半月谈

美图欣赏

半月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