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语言 让我们失去相互的尊重

时间:2014-11-14 11:15:27 

一个个纯正的词汇,被折腾得生不如死。就像对规则法律各取所需一般,聪明的国人擅长从同一个东西里挤出不同的意思,直到彻底颠覆那个词的本意。近代以来,我们似乎容不得不变的事物。字也是有生命的,如果越来越多的字暧昧难辨,汉字使用者的生活也就难言其美了。

一家温泉会馆开业,跟朋友前去尝鲜。大门口,身穿开叉旗袍的迎宾小姐口吐莲花:“贵宾,您好!”朋友无所谓地点点头,我却很不自在。直觉这个词是不能这么用的,贵宾是一个集合概念,一般用在书面语里,而且局限于对第三方介绍客人时用。不知何时,竟发明出这么一个普及称呼,替代了“先生”“女士”的传统称呼。性别通用,大小通吃,变成跟“老板”“领导”“老总”“大哥”相类似的词语。

在这种称呼系统里,没有一丝真诚的意味,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标准化操作,发声者无心,听者无趣。久而久之就演变为一种讽刺感强烈的滑稽语,轻佻,戏谑。

字词本义急速丧失,或许是这个时代最炫目的标识。想想如下这些词汇的遭遇吧,默哀三分钟:小姐、同志、师傅、老师、爱。

过度使用是一个方面,比如:“亲爱的”“宝贝”“温馨提示”“朋友”。这些本来美好的称呼,一经滥用,就变成了一堆毫无感情的指代物,虚假做作。

不当使用往往跟人们的心态有关。比如“您”,常常听见年长者用这个字称呼年轻人,在很多场合,这个字成了称呼官员的专用语。还有自称过分的:比如“我们三位”,这或许只是随口应答,但能见出两种问题:一是自大,经常有人一进消费场所就大嗓门喊道:“我们三位啊!快点!”二是缺乏知识,分不清自称与他称的区别,这只能用于别人发问的敬词,不能自称。至于主持人把别人的父亲称作“家父”,只能让人叹气。

称呼的不当仅仅让人有不适感,但语言的粗鄙化却令人难以忍受。

至于骂人,那种大胆、直接、有力,简直令人终生受教。比如这句:“大叔,您到更年期了吧?我从不跟您这把年纪的计较。”一个三十郎当的女子,如此讽刺一位劝其小声打电话的中年男士。开黑车的骂不愿付高价的白领:“不拉你这种穷兮兮的!没钱你打什么黑车啊?”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半月谈

美图欣赏

半月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