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赚大钱的小生意

时间:2014-05-12 21:19:39 

东北大姐的茶叶蛋

张桂芝,今年52岁,本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古恰镇农民。2009年,儿子大学毕业在北京发展,在一家公司当经理。2010年,儿子把她接到了:『E京。有个亲戚在廊坊开了个养鸡场,每天都往北京送鸡蛋。亲戚跟张桂芝说,你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卖茶蛋。论做茶蛋,她也是个行家。当年,张桂芝做的茶蛋,在村里都出名。她家的锅盖一掀,整个屯子都有香味。

张桂芝一琢磨,在家里呆着,不如出门赚点儿外快。她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煮一大锅茶蛋,用自行车驮到儿子小区门口的报亭跟前。并用纸壳做了广告牌,上面写着: “茶蛋,一块钱一个。”

张桂芝的茶蛋比别人的香,买过的人都成了回头客。

两年多来,有个老板成了她的“铁杆粉丝”。这个老板非常神秘,每天来都开一辆长长的奔驰,西装笔挺,皮鞋锃亮。每次来,他一句话不说,买完就走。更奇怪的是,别人买茶蛋,往塑料袋里一装,他却把茶蛋装到肯德基的盒子里。

张桂芝觉得挺纳闷,有一次就问他:“为啥用那玩意装?”

这回,老板才开口。他说,他是公司经理,他手下没人吃这玩意,人家的早餐都挺有档次。他爱吃茶蛋,又不好意思往外拿,只好找个洋盒子掩人耳目。

有一次露馅了。老板手下有个员工在这个小区住。老板刚把茶蛋装到盒子里,就撞见那个手下了。老板反应挺快,说他来做个“市场调查”。张桂芝在旁边听了,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那次以后,老板改路子了。每天来买茶蛋比以前提前了10多分钟,还戴上了墨镜。嫌每次掏零钱麻烦,他就在张桂芝这儿存了500元钱,花完了再续。

还有个小伙子,经常来买茶蛋孝敬未来的丈母娘。女朋友的老妈,就爱吃这口。当初,丈母娘对这个小伙子还不太满意。为了讨好丈母娘,小伙子成了茶蛋摊的常客。有一次过节,小伙子去丈母娘家串门,买了20个茶蛋,外加几包点心。出来之后,小伙子脸上乐开了花,跟张桂芝说,都是她的茶蛋起了作用,未来的丈母娘现在可喜欢他了,已经同意女儿和他交往了。

张桂芝没想到,电视上的大明星也有来买茶蛋的。

一次,有个男的在她那儿买了10个茶蛋。她感觉这人挺眼熟,但是想不起在哪儿见过。还没等她想明白,一旁卖报的老头凑过来跟男子握手,说就爱看他演的电视剧。男子客气了几句上车走了。张桂芝问老头: “这个人是谁呀?”一句话把老头说愣了,指着张桂芝说:“张国立你都不认识,你看不看电视啊?”

张桂芝的买卖开张半年多,来买茶蛋的人越来越多,一天三四百个茶蛋都不够卖。挣了钱,本钱就不能差人家的。本钱大了,价自然也上来了,涨到了一块五。涨价后,开始有人讲价了。别人讲价,张桂芝能理解,没想到,大明星也讲价。

一天,张桂芝刚摆好摊,有个女的就过来了: “你的茶蛋咋这么贵呀?”张桂芝一瞅,这人不是宋丹丹吗?愣了半天,她才说了句话:“你们明星也吃茶蛋啊?”

宋丹丹边拿蛋边笑:“明星不也是人,不也得吃饭吗?”张桂芝说啥也不要钱,宋丹丹把钱扔下就走了。张桂芝说,在北京这两年,明星她是没少见,她就感觉,这些人下了电视,跟普通人也没啥两样。

如今,张桂芝的茶蛋生意越干越大。到去年4月份,张桂芝已经开了两家“分店”,加上“总店”,共三个摊,一天至少能卖出去一千多个茶蛋。每个月的毛收入,都在4万块钱以上。

到年底一算总账,卖了40多万。净赚多少钱,张桂芝没好意思说,只跟记者透了一句话:“跟儿子的收入差不多。”不光挣了钱,张桂芝还“挣”了个外国徒弟。儿子有个朋友,是个英国小伙子。这小伙子,也爱吃她做的茶蛋,没事儿就来吃几个。他也不白吃,每次吃完,都站在摊子旁边帮着吆喝。

不过这也不要紧,他往那儿一站,格外吸引顾客。老外卖茶蛋,大伙都觉得新鲜,看完热闹,当然顺手买一些茶蛋带走。

没事儿的时候,这英国小伙子还跟张桂芝学了几招,打算回国时给家里人露一手,煮几个茶蛋让他们尝尝。

“枣糕王”陈立

如果你不知道五道口“枣糕王”,肯定会诧异于这个场景:凛冽的寒风中,排起一条数十人的长队,从店门口一直延伸到马路上,阻断了整条人行道,不时有人跺跺脚、裹裹身上的冬衣。玻璃窗那头的姑娘冲着外头眼巴巴的客人抛去一句简短的安慰:“下一笼,五分钟。”这家小店拥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和复制能力——短短三年,北京冒出了近两百家枣糕店,80%是“枣糕王”的加盟店。

五道口店是陈立至今唯一的一家自营店面。他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明星店面+加盟授课。“我这个店每月成本7万多,一年房租40多万元,人工20多万元。我大概教了三四年学员,总数有五六百人,平均两三天教一个。”

他想尽办法维系着五道口店的明星地位——小心翼翼而又熟门熟路地处理好店里店外各种人的关系,计算客户的收入水平和自家成本利润小心定价,并保证每一笼的枣糕味道都一模一样。

北大走出的“猪肉佬”

陆步轩,2003年因媒体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一炮走红。3年后,北大师兄陈生也在广东悄悄盖起了猪舍。如今,陆重新回到了政府部门,而陈却将“卖猪肉”做成了事业。目前,在广东各个城市,分散着500多家“壹号土猪”档口,去年销售量近20万头,销售额近6亿;2013年新年伊始,其迈开扩张步伐,强势挺进上海,并计划跨过长江北上。

北大经济系毕业的陈生以“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分析当时的猪肉市场格局。“自由市场竞争下,好的猪肉都被劣质品替代,鱼龙混杂。”2006年,他在广东做了大量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广州土猪猪肉仅占1%,湛江市占30%,县城占50%,而乡镇一级则几乎是100%。“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格局,相对富裕的城市人吃不到好的东西,乡下人反而吃的是最好的。”

为提高成活率,陈生转向“公司+农户”模式。公司租农民土地集中建猪舍,再以承包方式交给农民,并提供种猪、饲料和药物等,但承包者必须进驻猪场,一旦出现猪死亡,农民损失自担。“这种集中化、规模化的模式绝对不同于其他农牧企业的分散式承包制。”陈生特意强调这一点, “现在成活率达到98%。”

陈生曾说,卖猪肉这个行业,营销是最难的。“会养猪的不一定会销售,会销售的不一定会养猪,而要从两者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我觉得我们公司两者兼具。”但如果说“壹号土猪”品牌已经成功,恐怕50%的功劳得归于他对市场的改革、改善的能力。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创业故事

美图欣赏

创业故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