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信归来

时间:2015-08-26 23:04:48 

李存信:1961年生于青岛,被称为“毛泽东时代最后的舞者”,曾因“叛逃”事件引起轩然大波,现为澳大利亚昆士兰芭蕾舞团团长。自传《Mao’s last dancer》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并被翻拍成电影。

无论是11岁时决定命运的选拔之日,还是后来在美国深受“叛逃”罪恶感和思乡折磨的岁月,他一直把芭蕾当成拯救自己和家庭的方式。

“帮帮我!”

一扇大门打开,4个大汉跑过来,把李存信和伊丽莎白(Liz)分开。李存信试着挣脱,但毫无作用。他们很快抓住他的手脚,把他抬进了顶楼上的一间小屋子。

1981年4月,官派赴美学习芭蕾的中国年轻人李存信和美国女孩Liz相爱成婚。“出于爱情和对艺术的向往”,在原定回国日期前,他提出希望留在美国,没想到被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扣押。

“副总领事张宗绪以为可以说服我,说服不成怕担责任,就把我扣下。”李存信在里边又惊又怕,完全不知道外边天翻地覆,时任美国副总统布什也出面了。“后来我听说,邓小平发话,说尊重我的个人选择。”

21个小时后,李存信在一片闪光灯中步出总领馆。身后,是张宗绪的一句:“你从此是一个没有国家、没有人民的人了。”

那之后,李存信确有好几年被切断了和国内的联系,饱受污名。但随着事情的明朗和中美文化交流解冻,他的名字早已不再是个“敏感词”。在休斯敦跳了16年王子之后,他移居澳大利亚。

7月的一天,我们在国家大剧院见到了为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担任评委的李存信。这位54岁的昆士兰舞团艺术总监离开舞台中央已有10年以上,走路时依然有着舞者的轻快。他头发蓬松,西装衬领没有系扣,与人交谈时亲和有加。有别于几位国外“明星舞蹈家”评委,他特别爱笑。每逢微笑,眼角那又密又长的鱼尾纹仿佛也舞动起来。童年时的种种困顿、不堪,前半生的沧桑,今天在李存信脸上难以捕捉。

跳芭蕾给江青看

“李是一个极好的舞伴。他举起我的时候,感觉仿佛有两根立柱在支撑着我,旋转时他的手部动作很快,也很稳。在舞台上他无比自信,又能赋予角色新意,总能让观众’Wow‘起来。”李存信在休斯敦舞团的舞伴道恩·斯堪内尔(Dawn Scannell)告诉我。

但在初到美国时,顶着“万里挑一”留美背景的李存信,要面对的不只是内心的自卑,还有外界的质疑。

1983年,初出茅庐的他在纽约演出,担纲《堂吉诃德》的主角,台上的他转过头,观众席上“集体倒吸一口气”。舞团董事会有人质疑:“一个黄皮肤,怎么能演西班牙人?!”

带给斯堪内尔“支柱”感的李存信,身体条件并不算好。前中芭团长赵汝蘅说,“他最基础的训练来自于北京舞蹈学院,我们所传承的俄罗斯和其他学派,这是最根本的。”

李存信的这所母校,当时还叫中央五七艺术舞校。1972年,刚刚11岁的他,被江青派来的军代表选中,从青岛的山沟里来到北京学习。多年后他被称为“毛泽东时代最后的舞者”,正源自于此。

入学头两年,他时常感到崩溃。腿上力量差,有老师毫不留情地斥责他“头大无脑”,对芭蕾这东西他只有恨意。“存信很要强,虽然腿可能比常人略长个两三公分,但11岁骨骼定型了,训练起来苦得没法,他怕人看笑话,就蒙在被子里哭。”三哥李存茂说。

“李式土法”就是背着沙袋上下楼梯,夜里偷偷点着蜡烛在排练厅苦练–那时学校并不鼓励这种用功。7年之后,他的Pireoutte(旋转)从三圈到五圈,最后到十圈,成为他的技术强项。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南方人物周刊15年25期

美图欣赏

南方人物周刊15年25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