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在高原的“凤凰”–国航高原航线助力藏区繁荣发展纪实(2)

时间:2015-09-26 18:33:36 

四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在近4300米的高原机场执行航班任务,放眼世界航空史,也绝无记录。因此,藏族的人们把第一架降落在拉萨的飞机叫着“神鹰”,称呼机长为“毛主席派来的飞行员”。

当年的报纸记录了这一幕:今天是高原雨季中一个美丽的晴朗的日子,上午九时二十三分,第一架从北京试航拉萨的领队运输机飞越了重重雪山,冲过了高空中的凛冽风云,稳健地着陆在拉萨机场上。

如今,国航在这里安全飞行了50年。

拉萨之后,国航把航线开到了更多的高高原地区。“国航的前辈们用过人的胆识、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创造了民航班机飞跃‘空中禁区’的奇迹,而他们不畏艰险、大胆探索、勇于担当、不断进取的精神也融入了国航的精神血脉,国航人肩负着这份责任,在雪域高原上已经奋斗整整50年。”国航宣传部部长徐彦纯说。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

1995年,开辟成都至昌都(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航线,刷新了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民用机场的通航纪录。

1999年,开辟昌都至拉萨航线,让昔日“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焕发新的生机。

2006年,成功试飞世界上航路最为复杂的林芝米林机场(海拔2949米),并开通了成都至林芝航线,让“西藏江南”成为进藏旅游的又一个目的地。

2010年,成都至阿里中转拉萨的航线开通。同年,日喀则(海拔3782米)首航成功。

2013年,国航航班顺利降落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

2014年,国航航班平稳降落在阿坝红原机场(海拔3535米),从此由成都前往“黄河源头”只需1小时。2015年,北京至林芝实现直航。

“高原航线的意义,不仅在于西藏与内地乃至国际间的经贸往来,更重要的是拉近了高原与世界的时空距离。”徐彦纯说,“西藏的机场修到哪,国航的飞机就飞到哪。”

飞高原的难度

在北京飞往拉萨的飞机上,如果调成快进,能明显看到土地由绿变黄的过程。这意味着,从平原到高原,海拔在逐渐攀升的过程。

按照民航界的级别划分,西藏境内所有的机场被称为“高高原”。高指的是海拔,也意味着飞行的难度。

“高高原机场,有其与生俱来的特性,这种特性带来的难度,你只能适应,无法改变。”徐彦纯说,在雪山林立的高原找到一块适合修建机场的平地实在不容易,藏区的机场,多数都修建在河谷中,周围都是山,跑道的延长线很短,对面就是高山,起飞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拉升到足够的高度,这需要足够的精确度和力度,而有的机场只能单方向起降。地形的阻挡常常造成导航信号的不稳定,有时信号接收不到,有的信号不可参考,在高山之间准确地找到机场,对准跑道,并在特定的时间下降到特定的高度,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航班的起降对天气的能见度要求非常高,而高原地区的天气恰恰最变化多端。低云、多雾、雨雪、雷电、大风……四季的天气常常在几个小时之内呈现,毫无征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上一分钟还是东北风,下一分钟可能就变成了东南风,更有甚者,跑道两边刮着对头风。能见度不够或风向突变达不到降落的安全标准,飞机只能返航,有的机场返航率甚至在50%以上。直到2006年,国航引进RNP导航技术之后,这一状况才得到改善。

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精密导航技术,原是军方技术,后转民用。是利用飞机机载导航设备和全球定位系统引导飞机进场、离场的新技术,在能见度极差的条件下也可安全、精确地起飞和着陆。飞机在飞行的最后阶段,一定是要正对跑道才能落地。通常,陆地导航设备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实现飞机与导航台互动,但高高原机场特殊的地理条件,周围的高山对信号造成影响,接收不到信息。RNP技术突破了这一难题,依靠卫星实现信号的及时准确传递,也可以实时确认飞机的位置,“对准跑道”这一要素得以保证。RNP技术设定了飞机飞行的航迹,飞机在飞行中的每个时刻被限定在了对应的固定“位置”上,精度达到了0.3海里,对于飞行操作来讲,飞行员很难让飞机完成仅仅1度的精确抬头,但这一先进的技术能够做到。依靠这一技术,不仅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安全起降,一些受地形限制,只能单向起降的机场,也可以实现双向起降,风向对飞机起降的影响也大大降低。而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也意味着巨额的成本投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南方人物周刊15年27期

美图欣赏

南方人物周刊15年2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