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从时间开始

时间:2015-07-28 10:23:39 

身体对材料的工作就是雕塑。

身体和材料

2006年12月25日——隋建国后来跟我说,这日子纯粹是个巧合,他一点儿没有想过外国人的圣诞和他即将开始的作品有什么关系——他像往常一样,早上起床后喝完咖啡就进了工作室,穿上自己那件蓝色旧工服准备干活。有几个学生已经早到了,他突然心念一动,跟学生说:“我今天有个想法要试一试,你们给我拍个照片。”他从工作室里随手找了一根大约1.5毫米粗的钢丝,伸进一罐蓝色喷漆里快速蘸一下,拿出来,钢丝顶端趴上了一小块油漆。

《时间的形状》就是这样开始的。自那以后,隋建国每天进工作室后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把这根钢丝放进漆里蘸一下。他还备了个小本子挂在门后面,每天蘸完了走过去签个名。要是出差不在北京,他会委托其他人帮自己完成这个仪式:进工作室,蘸漆,签名。

那个时候,他一方面是代表中国雕塑学院派的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另一方面,他的观念作品“中山装”系列——《衣钵》和《衣纹研究》——已经在国内外享名近10年,和方力钧的“光头”、王广义的“大批判”、张晓刚的“大家庭”一样,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著名符号之一。2006年也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暴热之始,他也在国内外藏家和经纪商追高的当红艺术家之列,尤其《衣钵》,这件以铸铝为材质的巨大的“中山装”变化为不同材质和型号,出现在各种展览和拍卖会上。隋建国回忆,当时的状况可以说是“做一件卖一件”,被市场追捧到连他自己都感到疑惑和不安。2006年底那段时间,他正在做的是彩色系列的《衣钵》和《恐龙》,工作室里有很多漆。“而且我有了对油漆的了解,知道它24小时可以干透,然后可以再喷第二遍,正好把‘一天’的时间单位给限定了。”隋建国说。

每天用铁丝蘸漆来形成一件关于时间的作品的想法,就被这么多偶然促生了,并且至今已经持续了将近10年,它不知会在何时完成,或者是否真正需要一个完成。现在回头来看,隋建国也承认,《时间的形状》成了一个分界点,是他从时代符号转向个体的自我完成,也是他对一个雕塑观念的实践之始:身体对材料的工作就是雕塑。

日复一日,油漆越黏越厚,渐成了一个小球。一个月后,在小球有两个拇指那么大的时候,铁丝承不住它的重量了。隋建国找来一根4毫米粗的新铁丝,将原来铁丝锯了焊接过来,油漆再逐日把它们包裹为一体……9年过去,现在铁丝早被换成了钢管,而由于球体太重,他已经无法用手来完成蘸漆的操作。“我找人设计了一个机器来装置球体。把漆倒进一个大盒子,再用机器把球摇下来浸到盒子里,然后拿勺子浇一浇漆。我估计球体部分现在五六十斤是有的,因为摇动的时候力量会比较大。”隋建国说,这件作品迄今只搬离过一次工作室。“2009年,今日美术馆给我做过一个特别大的个展,他们说特别喜欢这件作品,我说那就试试让它离开工作室,我每天赶到展场去蘸漆,用监控器每天给我录像,展览方付我每天的高速过路费,他们都答应了,我就去现场蘸了一个月漆。”后来艺术家定了一个规则:有人邀请这件作品去做展览,他就做一个立体拷贝,大小和工作室里那个一模一样。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9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9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