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里的中国茶

时间:2015-08-19 06:21:56 

——专访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是世界闻名的茶叶大国,中国茶目前的出口状况是怎样的?

刘仲华:目前中国年产茶叶209万吨,从产量上看是世界第一。其中出口为30.1万吨,出口量排在世界第二位。但出口价值不到13亿元人民币,排在世界第三位。这说明中国茶出口的总量和金额、质量和茶产业的格局是不相称的。具体来看,我国出口的茶叶95%以上为没有品牌的散装茶叶。目前中国茶叶的出口均价大约是每公斤3.7美元的,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如果从绝对价格来看,这个价格比前些年的2~3美元的均价要高了一些,但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另外,30.1万吨的出口茶中,有23万吨的出口目的地是不发达的非洲国家。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中国国内的茶叶需求旺盛,国内市场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国外市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茶叶出口并不重要?

刘仲华:近几年,中国国内的茶叶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一些年的“高大上”需求已经在消失。现在茶叶市场的增长并不如预期那么好,国际市场在未来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可以这么说,现在的30.1万吨不可小觑,如果这批出口无法实现,将会是中国茶业的大麻烦。目前的出口利润覆盖了茶叶生产的许多成本。

过去中国企业确实在开拓海外市场上缺乏动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平均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中国茶叶在国内终端的利润远远高于国外终端。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自然而然有这样的选择,更何况国际市场的开发还存在风险。

三联生活周刊:自1995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曾一直保持较稳定的增长。但后来发达国家和地区增加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种类,不断提高的农残限量标准成为当前茶叶出口最主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2003到2004年,欧洲几乎全面禁止了对我国农残问题突出的乌龙茶的进口。绿色壁垒是中国茶国际化的最大桎梏吗?

刘仲华: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茶产业领域就高度关注茶叶农药残留问题,研究推行了一系列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我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尽管茶叶的农药残留控制在我国农产品中实施最早、把控最严,但是,国际市场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指标越来越苛刻,尤其是近年来茶叶中水溶性农药残留(吡虫啉、啶虫脒、乐果、三唑磷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关注,并提出了严格的残留限量要求。茶叶中稀土元素的限量标准(2mg/kg)是否取消问题,尽管经历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若干次激烈的商讨,但最终仍然予以保留。这一标准的维持对于采摘标准相对成熟的茶类及土壤中稀土元素丰富地区的茶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但事实上,绿色壁垒是可以被突破的。我国有许多优秀的茶企业已经达到了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各项标准,只要我们加大对农药的研究,在技术上达到领先的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安全标准的设定,使行业得到科学背景团队的支持,壁垒就有破解的可能。目前对于我们的许多企业来说,欧盟标准已经不是一个障碍了。所以,绿色壁垒并不是中国茶叶国际化的核心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中国茶叶国际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卖不出价格的现象?

刘仲华:近十几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增长速度与茶叶生产总体规模和内销规模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中国茶叶市场与世界市场存在脱节。首先,我们目前的出口市场主要是非洲不发达国家,这决定了茶叶的出口价格基础。第二,发达国家是我国茶业的目标市场。这些国家对茶叶质量,特别是安全方面的严格控制标准,意味着茶叶生产者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但同时,发达国家的茶叶消费价格又偏低,这就造成了安全和价格的矛盾。高端的产品没有进入国际市场的动力和价格优势,低端的产品又不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3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