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至1969年,张爱玲来到美国的头14年中,她在纽约、新罕布什尔州的彼得堡、华盛顿、俄亥俄州的牛津镇和麻省的剑桥不断辗转。在这段时间里,她邂逅了第二位丈夫、德裔美国人费迪南德·赖雅,既收获了最爱她的人,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她带着打开英语世界小说市场的期望和抱负来到美国,最终却不得不放弃写英文小说的计划,定居纽约的愿望最终亦未能实现。他乡何处是故乡?尽管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在美国东部,她始终未能建立起自己稳固的根基。
纽约:依稀美国梦
我们的巴士在深夜驶进纽约,这座城依旧昼夜不分地熙攘热闹着。人行道缝隙里的污水倒映着它的灯火通明,如污秽的地狱,也如艳异的天堂。半个世纪前,这座都会就已步入它的黄金时代。“二战”后,欧洲的灯光暗淡了,纽约成为世界的金融与文化中心。出版社高度集中于此,磁铁般吸引着作家,谁征服了纽约,也就征服了美国和世界。纽约是张爱玲美国生活真正的起点。1955年10月,她乘坐“克利夫兰号”到达檀香山,办理了移民手续,随轮船驶到旧金山,短暂停留,就乘火车来到了这里。
她带着期待和抱负来到纽约。初到纽约,尽管不像狄更斯第一次到访纽约那样,受到纽约作家圈的盛大欢迎,但她作为一个知名的中国作家,也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相当关注。那时,她的《秧歌》刚在美国出版,好评如潮。1955年4月3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两篇书评《无水的根》(Roots Without Water)和《时报推荐好书》(Book of the Times)。此外,美国《纽约前锋论坛》、《时代杂志》、《图书馆杂志》、《耶鲁评论》等刊物都发表了书评,公认她的小说写得不错。其中《纽约前锋论坛》的书评写道:“这本动人而谦实的小书是她首部英语作品,文笔精练,或会令我们许多英文母语读者大为歆羡。”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