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 高妹成长记(3)

时间:2015-09-29 15:23:15 

国家队主教练郎平十分看重每个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朱婷刚进入国家队时,进攻能力明显优于防守能力,郎平要求她必须能完成高质量的一传,在两年后的世界杯,她的一传成功率和救球保护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世界杯夺冠后,我去参观了一堂女排恢复性训练课。主攻、副攻、接应二传和自由人进行交叉分组训练,一遍遍捋传球、吊球、接发球以及一传之后迅速保护等动作。陪打教练无论发出怎样刁钻的球,朱婷总是失误最少的那一个,即便接球后打了一个滚,她也能迅速地站到二传手身边顽强地做出保护动作,赢得了教练最多的赞许。“她总是训练任务完成最好的一个,特别让人省心。”吴晓雷说,这是教练组对朱婷一致的评价。

郎平执教的国家队比之前的训练强度小了,每天的训练都在下午18点前结束,晚上是队员的康复理疗时间。郎平从美国请来了一支专业的体能康复团队,训练前的热身也由专业的体能师来带,动作设计得较为复杂,时间也要足足做够40分钟。郎平更注重保护队员的身体,朱婷身形瘦,激素水平低,容易因疲劳性失调导致受伤,郎平和保障团队对此格外用心。幸运的是,球龄不长的朱婷现在身上几乎没有伤,这和老女排队员给人忍受病痛折磨的印象相差很大。

从沙排到室内

朱婷刚走进体校时,比她小1岁的张常宁已经是有四五年球龄的小选手了。张常宁的父亲张友生是上世纪80年代老男排国手,退役后在江苏男排做教练;哥哥张晨比她大10岁,从江苏男排走进国家队,担任主攻;母亲江秋寒在南京体育学院任教,张常宁从小就浸淫在浓厚的体育氛围里。

“1996年排球联赛实行主客场制,那时她刚会走路,我就带着她到处去看比赛。对于别的家庭来说,搞体育也许是无奈的选择,但对于我们家,她打排球是顺理成章的。”江秋寒说,张常宁从小个头儿就比别人高,“一年10厘米这么长”。幼儿园时她比别人高半头,一年级暑假出去玩时要买全票,到了三年级就已经和老师一样高了。“我们身边的朋友看到这孩子都说,这么好的材料,不练排球真的可惜了。”

南京是排球传统强市,排球教育启蒙很早,张常宁生于1995年末,属于1994~1995年龄组,父亲张友生主张年龄大一点再开始接触排球,小孩子的身体和理解力都可以跟得上,但同龄的孩子已经都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始打球了,有些孩子到了三年级就可以上场比赛,张常宁本身年龄偏小,如果不马上跟上,很快就无法跟同龄人同场竞技。

二年级寒假,张常宁开始练球,球感非常好,练了半年就能跟上已经打球两年的其他队友的节奏,江秋寒说:“她天生就有球场意识,球到哪,人肯定跟着到。对着墙垫球,学了一个星期就能连着垫100个左右,她跑去爸爸的队里给大人们表演,其他教练说,这算什么,在墙上画一个圈,垫到圈里才叫本事。结果她真的能把球全都垫进圈里。”

让妈妈特别欣慰的是张常宁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打球从来不是她被动的孤注一掷,是自己做主的快乐选择。张常宁在小学期间表现十分优秀,六年级时全市评选十佳优秀少先队员,她代表学校经层层选拔,成为全区五个候选人之一,决赛时通过演讲打分,最后在28个小朋友里排名第五,被评为“十佳”。为了能兼顾打球,张常宁放弃了保送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机会,选择了排球特色校南京三中,一入校时又考进了实验班,是排球队里唯一一个在重点班的队员。“六年级暑假她出去参加比赛,回来之后只有几天时间就要开学了,没时间准备入学考试,但还是一样考进了重点班。”江秋寒说,张常宁初一时数学考试常考第一名,“数学老师总在课上说,你们看看人家,打排球还能考第一。也专门和我谈过话,是不是应该放弃体育,好好学习。我当时想得很清楚,全国学习好的孩子太多了,但如果打排球的话,我的女儿在同年龄组里肯定是出类拔萃的。我跟老师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小孩,搞体育成绩也不会太好的,算是回绝了他。”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