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丝:一种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

时间:2015-09-29 15:46:03 

———专访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从丝绸认识世界,是一个全新的系统。

2009年,第一次在新疆考古所看到大批的丝绸织物的遗存,这个以往不算珍贵文物的东西,在现在的考古研究中越来越发挥重大作用。之后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敦煌丝绸遗存展览上,见到了中国的丝绸学者赵丰,他向我介绍了丝绸文物的价值,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博物馆里存留的丝绸文物的状况,这时候才真切感觉到:原来,丝绸之路上的“丝绸”部分,是活生生的,并非抽象意义上两个字,从这些文物上,既可以看到东西方怎么交互影响,又可以从这些丝绸,包括毛织品和麻织品的遗存物上,全面观察人类文明史上“衣”的发展进程。

后来才知道,赵丰从小在海宁长安镇长大。那里曾经建设有浙江缫丝一厂,所以他从小就从在丝绸厂工作的父母亲身上获取了很多关于丝绸技术的基础知识,大学时期,他学的是丝绸工业技术,后来又转学丝绸科技史,加上成年后在世界各地漫游的经历,使他成为兼具丝绸工艺专业知识及专研物质文明史的专家。在研究文化史的专家中,这种文理兼通的学者并不多,采访他数次,他从文献结合考古实物的讲述,帮我理清了关于丝绸的许多困惑。

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这是个庞大的课题,刚刚兴起,很多研究成果尚无定论,但是成果颠覆了很多以往的认识:比如丝绸之路很早就开始,甚至在中国刚出现丝绸的时候,草原游牧民族就开始使用了。再比如,丝绸传播并不是单向的,粟特帝国的粟特锦,就曾经反向传播到中国,影响了唐代的丝绸制造。

丝绸是从何处起源的

2009年,在新疆和阗的达玛沟文物挖掘现场,看到了很多壁画的残片,色泽鲜艳,很多拼接不出来当年的样子,不过上面还是有各种人物线条,依稀可以猜测当年的故事;比如《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的东国公主将蚕种带到瞿萨旦那国的故事。当年东国公主将蚕的种子私藏在花冠里,然后偷偷带到瞿萨旦那国,在路过关卡的时候,因为检查人员不敢搜她的花冠,所以顺利地将蚕种带到了她出嫁的瞿萨旦那国,当地的丝绸业因此发展起来。

这个题材,在新疆很多地区的壁画上都有反映。最有名的一块,现存大英博物馆,目前新疆博物馆里面有它的复制品。画面的正中央是东国公主,头戴非常漂亮的花冠,右边有侍女正在用梭机纺纱,而另外一边的侍女则用手指向公主的帽子,似乎暗示帽子里面藏有玄机,在公主前面,还有一只碗,碗里面有一颗颗圆形的物质,很像蚕种,画面展现得很详尽,几个画面联系在一起,故事就完整化了。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9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9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