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华之《红楼梦》:一种现代批判(2)

时间:2015-10-28 08:02:54 

2006年12月,《水浒传》首演;2007年9月,《西游记》首演。顺理成章的,林奕华把《红楼梦》放在了最后。“其实那个时候何韵诗来问我,你最近在忙什么,我说,我在想《红楼梦》,其实那个时候我有想过,要不要先排《红楼梦》再做《三国》,因为我很担心,做了《三国》就没有机会来做《红楼梦》了。可是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一开始我就知道《红楼梦》是最后,我考试先考难的。”

在着手做《水浒传》之前,林奕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做大剧场戏剧了。在《水浒传》之前,他做过的最大的剧场戏剧是《半生缘》(2003)。巧合的是,就在他做“四大名著”系列的这几年里,“四大名著”电视剧也全部重拍了一遍新版,“等于在中国的电视上又被重构了一遍”。

今年9月28日,在《红楼梦》的深圳发布会上,林奕华特意先给观众放了一段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片段(第44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再放了他的舞台剧中对这段情节的处理,以说明他做舞台剧的意图——不是模仿现实,也不是服务于原著,毋宁说,是“邀请大家来看我怎么来看这几本书”。

而林奕华解读名著,似乎总是能独辟蹊径,呈现某一种不同的面向。当初台湾两厅院(戏剧院、音乐厅)找他委约,也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个特点。然而,《水浒传》出来之后,台湾的剧评却是一片骂声,“骂得很厉害很厉害”。林奕华研究了这些差评之后觉得很有趣:“比如骂我在剥削男人的肉体,因为我在剧中让演员赤裸上身,但是其实演员在剧中赤裸上身的时间是很少的,所以对我来说是评论者自己的恐惧,所以他会放大这个。但是观众很喜欢。”

2006年,正是部落格(即“博客”)在台湾兴起的时候,林奕华和他的团队每天都能在网上搜集到一两百条对《水浒传》的部落格评论。“跟剧评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也引起一些评论说,我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爱看的戏剧。”

正是《水浒传》的演出经历给了林奕华对改编《红楼梦》的最初灵感。“演完戏,我们去吃宵夜,那些女演员的化妆已经掉了一半了,上了一个火锅,大家纷纷抢着去吃,哇,那个场面,而且旁边有一个电子琴,男生在那边唱些台语歌,特别豪气,那些女生完全不管他们,就是吃。我没有去过夜总会,但是我觉得那个情景非常夜总会。他们还告诉我,夜总会里有一个场面,是两百个小姐穿着晚礼服,我说,那不就是太虚幻境么?”

在林奕华“四大名著”系列中,《水浒传》起始,是全男班,9个男演员各有一段独角戏,演了原著中的9个英雄,男人演男人,魅力自然诠释得淋漓尽致。到了《红楼梦》压轴,却也是全男班,男人演女人,而且还是文学史上那么著名的女人形象,该怎么演,会演成什么样,有没有必要这样演?这成了宣传中最大的噱头,也成了林奕华解释这部剧的一个切入点。对于林奕华个人而言,这又是一种巧合,从全男班出发,回到全男班,仿佛画了一个圆,回到原点,但又不仅仅是原点了。

红楼之梦

林奕华今年52岁了。印象中,他是不老的,来回穿的老是那几件衣服,都是很青春的:条纹衫、牛仔裤、棉布衬衫、运动鞋。上杂志的也总是同一张照片。与他聊天,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青春和成长。直到这一次和他聊《红楼梦》,他第一次聊到“老”。

“我做这个戏老得特别快。他们都说我做这个戏的时候很憔悴,也刚好是做这个戏的时候,我掉了好多好多头发。我以前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地觉得悲伤。很奇怪,我对自己的身体、对所有东西的感觉真的不一样,突然之间好像看到了更多的一些东西。”

一开始就构思过的“夜店”的元素最终被他执拗地保存下来,大观园变成了现实意义上的“欢场”,林奕华甚至还特意采用了一首听起来像广场舞配乐的70年代流行歌曲《你把爱情还给我》作为开场序曲。“这首歌现在的观众一定没有听过,”他笑道,“因为是1973年的。”那个时候,谭咏麟、许冠杰都还没有出来,所谓的香港流行音乐还没有兴起为一个产业,而姚苏蓉的这首歌是他那个时候翘课去电影院里看电影时听到的,是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洗脑神曲”,音乐一响,就有一种浓烈的俗世味道扑面而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2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2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