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新迁徙之路

时间:2015-10-29 10:26:09 

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于2015年10月15日在其网络版上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宣布在中国湖南省道县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47枚距今8万~12万年的人类牙齿化石。此文一经发表立刻引发了中国媒体的强烈关注,一些人宣称这篇论文对“中国人的祖先来自非洲”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但《自然》杂志为这篇论文配的社论则指出,该发现只是暗示现代人走出非洲的时间有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早一些而已。

外行可能还不觉得怎样,可对于内行来说,这两种观点来自考古学界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双方的分歧由来已久,而且这场争论似乎已经跳出了学术圈,掺杂了很强的政治意味。

要想理解这一争论的背景,必须从“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理论开始说起。绝大部分考古学家都承认,从猿到人的这一转变发生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年前的非洲。早期的人科动物被统称为直立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来自非洲,距今已有700万年的历史了,其他地方尚未发现早于200万年的直立人化石,这说明直立人最有可能是先诞生于非洲,然后再逐渐扩散到其他地方去的,北京猿人就是这批人的后代。

这是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关于这一点学术界基本上没有争议,大家争论的是现代智人的起源。一派认为现代智人同样起源于非洲,时间大概是距今20万年左右。大约在5万~7万年前,一小部分现代智人离开非洲,到达中东地区并扎下根来,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渐扩散到世界其他地方。今天的欧洲人、美洲人和亚洲人都是这批人的后代。

另一派则认为,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直立人分别独立地进化成了现代智人,比如他们认为中国人的祖先就是从北京猿人直接进化来的,这就是人类进化理论的“多地起源说”。

这两派曾经争论得非常厉害,但随着DNA测序和分析技术,以及古人类化石DNA提取技术的进步,“走出非洲”理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考古学界的主流。至今仍然坚持“多地起源说”的多半是只擅长研究化石的老一辈考古学家,他们不相信分子考古学的证据,依然固执地认为只有化石才能说明问题。但一来人类化石很难找,很多关键的迁徙路线和时间节点缺乏化石证据;二来目前找到的人类化石大都残缺不全,比如这次道县只挖出了几枚牙齿,没有骨头,无论是信息量还是信息的可靠程度都远不如DNA证据来得充分可靠,所以国际学术界大都倾向于采用DNA证据,只有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例外。

中国考古学界有很多老专家一直坚持“多地起源说”,除了思维方式太过保守之外,还有一个政治原因在作祟。某些人一直试图证明华夏文明发源于中华大地,不愿承认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于是,当这篇论文发表后,这些人立刻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重新在媒体上宣扬“多地起源说”。

但是,即使这篇论文是正确的,也不能否定“走出非洲”理论。比如该文作者之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玛利亚·马蒂农-托雷斯(Maria Martinon-Torres)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是当时生活在欧洲大陆上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挡住了智人迁往欧洲的脚步。还有人指出,当时的欧洲比现在冷,最先走出非洲的智人不太适应。这两个原因都可以解释为什么智人迁徙到欧洲的时间比亚洲晚了4万年。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点:这几枚牙齿化石虽然是在湖南发现的,但它们的主人并不一定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事实上,在西亚地区也曾挖掘出距今10万年的现代智人化石,它们很可能和湖南化石一样,是一群很早就走出非洲的“先遣部队”留下的。最终这批人不幸被严酷的气候或者别的原因杀死了,欧亚和美洲大陆的现代人是后来走出非洲的“主力部队”的后代。

如果没有DNA证据的话,我们不太可能知道事实真相。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3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