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自我”时,不应忘了“自省”。
一直以来,过于自恋的创作者似乎总易招人讨厌。三毛曾因屠格涅夫说“只有最无耻的人才写自己”而一度吓得停笔;埃科也说,作家无法“只为自己写作”。德国历史上一位畅销书作家卡尔·迈曾因宣称自己笔下的人物就是本人而屡遭诟病。纽约曾经有那种“一个女人的独角戏”(One Woman‘s Show)话剧,因无聊和过于自我而遭到诸多批判。但是,在当今流行文化领域,这种“自我”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淡。越来越多根据自身经历改编、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作品,开始受到广泛欢迎,甚至获奖。
在刚刚结束的第67届艾美奖颁奖典礼上,单口相声演员出身的艾米·舒默(Amy Schumer)主创的《艾米·舒默的内心世界》(Inside Amy Schumer)获得了“最佳小品综艺节目”(Outstanding Variety Sketch Series)奖项。这个节目她自2013年就开始推出,目前已历经三季。由她自己主演、联合写作、联合制片。
从题目判断,《艾米·舒默的内心世界》乍一听也许太“自我”,但其实细观整个秀,我们发现艾米不过是借用“我”这个载体,来探讨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呼吁男女薪酬平等,街头采访路人对于某件事的看法,对自己喜欢的现象加以歌颂,对自己讨厌的细节无情讽刺。针对美国前段时间的警察枪击黑人事件,她在节目中采访了一名白人警察,用自己独特的幽默进行解析互动。虽然她的节目不时有惹毛某个特定族群的风险,但这也正是一个公开发表自己看法者所必须承受的压力。
《艾米·舒默的内心世界》确实有着浓烈的个人观点和个人色彩,也融合了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但仔细剖析,它又不只是“说自己的事”那么简单,而是借用“自我”去分析这个世界。在节目里,艾米表演单口相声、喜剧短片,普通的街头采访也剪接得简短搞笑。
除了电视节目,2015年她主演的电影《生活残骸》也是关于“自我”的一个作品。电影剧本是她自己创作,片中角色名是她本名,并也结合了自己的个人经历。
《生活残骸》是真诚的,片中多个对白表达了艾米本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比如在电影中她说出了自己内心对于体育运动的真实看法。此话一出相信会惹恼大批体育爱好者,但同样,也会让一大批不爱运动的人会心莞尔。
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实。任何成功,都会有至少一半的人恨你,然后还有一半的人,真的爱你。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