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后的大国战略古老丝路与现代崛起

时间:2015-12-11 13:07:32 

起源于中国古都长安的“丝绸之路”,仿佛多年未弹奏的古代乐谱,乐谱上串联起来的东方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在不同的时空境遇里,遭遇、碰撞、融合、分化,演绎着落差显著的历史叙述。

自从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逐步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次次地向西行走,无异于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地理大发现,人们突破了地域限制,建立了对其他文明的认知。它最终形成了中国人一种更为开阔的世界观与相对平等的交流方式。

在海陆两种不同运输方式中,陆上丝绸之路又分为北线与南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也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它始于汉武帝开辟经东南亚至印度的海上通道,到了明代中叶,随着欧洲殖民者东来,以及明朝在福建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出海。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线后,中国商船运载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经太平洋转运到美洲大陆,然后又经大西洋再转运到欧洲各地。这使得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变迁,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成为联系东西方的全球贸易航线。

2013年9月,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首次被提出。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接下来中国逐渐完善“一带一路”构想,并且于201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成为中国中长期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

今天再次被提起的“一带一路”,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好似“熟悉的陌生人”。大家都知道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也多多少少听说过布哈拉、费尔干纳这样带着神秘异域色彩的地名,只是不知道这些沉睡的记忆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联系。

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下半年,我们的杂志选择了向西行走,通过记者们探访西行道路上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和枢纽性的国家和重要城市,来了解曾被我们长期忽略的西部邻居,那些在东西方通道上由于经济不够发达而形成的“洼地”。我们惊叹于那里未被世人过多打扰的壮阔旖旎的风景,传统手工业的安静传承,人们对于自我身份的探究与认同,也看到了他们对于更多融入外部世界节奏的渴望。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那只躲在树后的大象再也藏不住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中国不再是被动地融入全球化,而是借助“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学者认为,世界日益增长的需要与落后的全球化供给之间的矛盾,就是中国发展“一带一路”的动力。“一带一路”可以提升境外直接投资,开辟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消化过剩产能,最终确立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货币体系。“一带一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的海洋决定人类命运的规律,现在更多的是要通过技术、资金的优势,海上和陆上同时推进,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冷战”结束后,亚洲国家在推进区域合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这些都为正确处理国家关系、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此基础上的“一带一路”,自然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边国家,首要受益对象也是周边国家。在合作过程中,未来的新型国家关系,亦将由此奠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道路漫漫,现在又到了关键节点,“一带一路”战略,当然是破局之道,开创之举。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创造出来。顺着“一带一路”构想,我们可以看见那个被创造出来的未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