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外交 新型邦交之道

时间:2016-03-28 11:06:58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一个人只有走进外面的世界,才能到达心中的圣殿。”旅游将为人与人、人与城之间系上纽带,也为中国向世人展示这个礼仪之邦提供了方向。

旅行也是交往

当鞠肖男站在恒河圣城的制高点俯视这座神圣的城市时,他知道此次印度之行远超此前预期。瓦拉纳西是鞠肖男在印度的最后一站,这座古老的城市在82%的人民信仰印度教的国度,如神一般存在,在印度人民心中,那是人生后花园,极乐神圣之地。

决定要去印度旅行,完全是因为2015年初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中印两国共同启动“2015印度旅游年”活动。印度总理莫迪当时说:“两个同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传承、人口同样众多的大国,并且各自的古老文明都曾经为世界奉献良多,两国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交流来体验各自的不可思议。”

鞠肖男对这段话颇有感触,作为一名资深茶人,他很想看看,印度这个全球第一大茶叶出口国,是如何后来居上用茶叶原料“征服”欧洲的,他也想知道,同样是爱茶的民族,茶在印度人民生活中是否如中国一样备受青睐,他更想知道,随着未来两国交流增多,他们会对中国茶怎么看。

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鞠肖男开始了他的寻茶之旅。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溪谷一带的地区,是印度最主要的产茶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区。在这里,他看到了与中国茶极大的不同:由于当地雨量丰富,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发育蓬勃,与中国茶春季采摘不同,阿萨姆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更为香浓。在这里,鞠肖男认识了来自巴黎的埃德蒙一家,作为茶商,他们对阿萨姆红茶赞不绝口。

4天之后,在瓦拉纳西,巧合的是,鞠肖男与埃德蒙住在同一家酒店,当天下午,鞠肖男请埃德蒙喝茶。茶是自己的野生茶基地出产。几年前,鞠肖男在云南临沧找到了2000多棵有3000年历史的野生茶树,他的茶未经加工,采摘下来风干即是茶。

鞠肖男从包里摸出几个精致的盖碗来,一泡古树茶让埃德蒙兴趣浓厚,茶香四溢让邻桌的两个美国人和餐厅的印度老板也来蹭茶喝。他们对这片长在3000多年茶树上的叶子极为好奇,更对与印度及欧美迥然不同的茶文化心生向往。口才极佳的鞠肖男,花了一个多小时给三个老外普及了中国茶的历史、文化。在这个愉快的午后,鞠肖男成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使”。

第二天一早,埃德蒙找到鞠肖男,表达了希望来年春天去临沧看采茶,看那些30米高的古老野生茶树的愿望。

一位国家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对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的解读:两国之间通过旅游、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国际人文交流的主渠道、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这是一种阻力最小、潜力最大、完全互利的交往方式。

正如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所说,公众对公众的民间交流是公共外交中向世界表达中国的最佳方式。

鞠肖男一次旅行,意外地利用中国茶文化,增进了文化多样性现实中的文化认同。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类表达影响范围很小。我们把目光回溯到2015年8月,这一年正值中意建交45周年,在米兰举办的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游客纷沓而至。早在世博会这个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上,中国馆阐释了大国外交战略和农业产品领域发展主张,展示着中国的文化魅力和软实力。而中国茶作为其中一个子类,40多家中国茶品牌聚合起来,通过介绍茶的历史、丝绸之路的由来,茶的制作过程、功效等,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领略到中国茶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旅游年的邦交之道

“要想向世界表达中国是一个友善之邦,你得去表达文化,还得是别人愿意听的,而不是经济上的表达、军事上的表达。”这是来自民间的声音,鞠肖男虽不懂国际政治,不懂邦交,但带着自己的那片叶子,他体会到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我的每一次旅行,我跟外国朋友谈起儒家道家文化,谈起中国饮食,谈到茶,他们总会由此感受到什么是礼仪之邦。”

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到海外旅游的一个个中国人便是最好的使者。在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看来,中国游客是直接打开在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窗口,能让外国人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中国政策、国情、民生。旅游与外交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打造多渠道、多向度的传播模式向世界立体式地描绘中国形象。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旅游带来的这种民间自发的表达,这些涓涓溪流会聚之后,会带来新型邦交模式的可能,国家旅游局极力倡导并推动各种旅游年,比如中印旅游年、中美旅游年、中英旅游年等等,在国家层面上,两国携手为旅游合作和人文交流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正在进行中的是“中印旅游年”项目,源自2014年9月,习主席在访问印度时与印度总理莫迪的共同决定:启动“中国-印度文化交流计划”,其中,2015年在中国举办“印度旅游年”,2016年在印度举办“中国旅游年”。

在此期间,双方将开展一系列推广活动,促进双向游客往来。印度旅游局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迪帕难掩对此次活动的期望,她说:“大部分的朋友对于印度城市的了解只局限于德里、阿格拉和斋普尔,但其实印度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寻。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北印度,我们还会推广像喀拉拉邦这样的南印度城市。让中国朋友对印度的了解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开始,这是旅游年活动的目的之一。”

为了达到以旅游为载体的交流,中国协助印度在华宣传与7世纪中国僧人玄奘相关的印度旅游产品和线路,并开展青年互访,2015至2019年每年各派200名青年互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来华旅游人数以罕有的加速度增长,从1981年的0.46万人次猛增到2013年的71万人次,成为中国前10位客源国。2002年12月中印两国达成中国公民自费赴印度旅游的协议,赴印游客也快速增长,从2003年的1.3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3万多人次,为印度入境的第12位客源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预计,随着中印双向旅游交流稳步增长,2015年将突破90万人次。

中印游客互访虽然发展很快,国家旅游局深知旅游交流的丰厚潜力显然远未发挥。印度政府已将旅游定位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本身也是印度第三大创汇部门和重要的就业创造部门。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印度出境旅游者将达到5000万人次,出境旅游花费将超过280亿美元。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也认为,印度将成为下一个旅游热点,并将享有持续10年的增长潜力。

作为中方旅游年项目主要的推动者和“执行方”,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旅游年期间承担着诸多开拓性任务。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和他的工作团队正在积极筹备2016年初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2016印度“中国旅游年”开幕式活动。他对于利用旅游年简化签证手续、开展旅游人才培养合作、支持相互旅游投资、拓展两国旅游合作充满信心:“这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面向印度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我们已经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国家级旅游推广。”

中印旅游年的背后,是国家旅游局在“一带一路”大国战略下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的创新性的外交理念。在他们看来,进一步推进与印度等南亚次大陆的旅游开放、交流与合作,既是我国睦邻、惠睦外交政策的要求,更是加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部分,同时对中国的旅游对外开放从东北亚、东南亚向南亚、西亚、中亚全方位拓展,构建完整的周边开放格局具有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合作之路,更是一条跨越时空的国际旅游之路。”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感慨,它将沿途各国的发展梦想与和平期望联系在了一起,旨在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按照“互联互通,旅游先通”的总体思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合作,国家旅游局正在推动建立旅游部长联席会议机制和国际旅游联盟。在维护游客权益、便利签证政策、保障游客安全等方面深化与目的地国家的旅游合作。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预计,未来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望迎来1.5亿人次中国游客,旅游消费超过2000亿美元;我们也有信心吸引8500万人次沿线国家游客来华,带动旅游消费1100亿美元。

中印旅游年只是邦交层面通过旅游合作创造新型双边关系的一个缩影。李金早表示,2016年将迎来中美旅游年,继续在印度举办中国旅游年,与韩国合作在华举办韩国旅游年。未来3年,国家旅游局将先后主办或承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和第18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国家旅游局将愿意继续塑造“旅游年”品牌,与世界各国举办“旅游年”等形式多样的深度合作。

过去的一年,由国家旅游局推动,在韩国举办的中国旅游年已成为成功的示范版本。全年在韩国共举办120多项重点活动,这是一次中韩双向旅游交流规模达到1100万人次的旅游年。在2015年11月1日首尔举行的闭幕式上,李总理一语道出了期望:“中国旅游年在韩国成功举办,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他看来,“旅游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人文交往”。

新型邦交

相互交流以促进彼此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外交。从延续千年的东亚朝贡行为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府间国际经济会议和谈判,再到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印度、韩国互办旅游年的活动,国际通行的外交方式开始更有弹性、更加灵活、更加植根于民众。

旅游业对外活动日益频繁,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的外交含蕴,在国家对外事务中的分量与日俱增。旅游发展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并在国际或区域合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正是基于此,“旅游外交”成为近年来外交场合的热门词汇。

从官方《旅游年鉴》收录的大事看,2000年前后,中国旅游对外交往活动逐年增多,而且政府性旅游对外活动分量越来越大,主动性也越来越强。上至国家下至各个省(市、区),每年要举办数以百计的旅游对外活动,而且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更为明显的是,中国领导人越来越多地利用旅游对外场合,呼应官方外交工作的顺利开展,已经成为我国重大旅游对外交往的惯例。例如,2004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先后6次出席以旅游为主题的对外交往活动,出席地点包括坦桑尼亚、罗马尼亚、马里、菲律宾、巴西等国。

旅游业成为重要外交文件的主要内容从本届政府开始愈发成为主流。习主席历来重视旅游在外交中的基础性作用,在2013年3月22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习主席就提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

2015年伊始,习主席就为在首尔举办的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发去贺信,寄语两国旅游部门:“以此为契机,全面扩大旅游合作和文化互鉴,促进双边关系发展。”

2015年9月22日,习主席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会举行欢迎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时宣布,中美两国将在2016年举办旅游年。习主席强调:“高度重视中美人文交流,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各省州应该在教育、旅游、体育、青年等广泛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种种迹象表明,旅游已经从外交边缘走向外交前沿。旅游合作是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最活跃、最具潜力的领域,正在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和桥梁窗口。李金早指出,加强大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有利于拓展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根基在民众。

国内外实践表明,旅游外交更有弹性、更加灵活、更加植根于民众。在双边关系良好时,旅游交往可以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加速器;在双边关系不畅时,旅游交往可以成为改善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在双边尚无正式外交关系时,可以先行开展旅游交往,使民众交往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导航器。

在2015年5月23日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面对日本3000人组成的旅游交流团,习主席指出了旅游这一民间交流之于外交的重要性:“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积极作为,越需要双方加强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旅游不仅促进了国民之间的沟通,而且有力地刺激了经济、增加就业。韩国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占到入境游客近50%,在韩国的外国人信用卡消费总额中,中国人的信用卡消费占到56%。2014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约241万,人均消费23万日元,居各国游客之首。

若以美国为例,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中国访美游客总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对美经济贡献267亿美元,为美增加近10万个工作机会。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入境消费国,中美之间的旅游项目、旅游服务贸易已经占到美方向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总额的56%。未来,中国赴美游客如果按10%的年均增长率计算,从2014到2020年,其间总量就可能超过2000万人次。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最大的两个最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正在形成全球最繁华的双向旅游市场。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了17倍;出境旅游从1988年泰国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的第一个目的地国家,到2014年中国拥有150多个出境旅游目的地,出境旅游突破1亿人次,完成了跨越式的增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5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是中国,出境旅游消费增加28%,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

“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关切之目光、如此复杂之心态审视和解读中国旅游带来的种种影响。”李金早说,国际间的旅游交流直接带动交通、贸易、金融等多个经济领域发展,这是中国的新型邦交模式的开始。举办各种旅游年,以旅游方式、以世界人民听得懂且喜欢的语言和方式来讲述新型大国关系的故事,是这个古老的国家让世人准确得到认知的方式。

记者 程磊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