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增速快速放缓,裁员力度越来越大,曾经躺着赚钱的银行业,冬天或许已经不远了。
仅仅在5年前,民生银行行长还一度放言利润高到不好意思公布,当时国内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高达30%多。而从刚刚披露完毕的银行上市公司中报来看,银行业靓丽的业绩已经荡然无存,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增速都大幅放缓。
从四大国有银行来看,工商银行上半年的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仅有0.4%和0.8%,建设银行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仅有7%和1%,中国银行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为9%和2.5%,农业银行上半年的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净利润增长0.8%。股份制银行业绩也同样乏善可陈,招商银行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为8%和7%,兴业银行增长为12%和6%,民生银行增长为1.3%和1.6%。
从整个A股市场来看,银行股过去曾经是当之无愧的暴利板块,但是现在已经回归到平均水平。从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的业绩来看,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上升约1.31%,共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约5.69%,深市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8.58%和5.79%。沪市业绩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大盘国企股业绩拖累,比如中国石油上半年净利润暴跌98%,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54亿元减少至5亿元,中国远洋净利润暴跌465%,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亿元减少至-72亿元。如果不考虑石油、航运这些强周期性公司,国内银行业的业绩表现基本上和市场平均水平持平,不再享有过去的暴利光环。而从更长远来看,银行业的业绩回归或许还只是开始,未来的业绩表现会更加糟糕。
虽然我国银行业一直在努力转型,但是息差依然是银行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而银行最近几年的息差不断受到挤压,成为银行收入和利润快速下降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由于银行最近两年一直处于降息周期之中,2014年11月首次开启本轮降息周期,2015年历经5次降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在过去的6次降息中,还伴随有非对称降息,也就是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超过存款利率,相当于让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出部分利润。在降息周期下,银行利润受到明显挤压。
更为关键的是,最近几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银行之间的竞争升级,导致银行息差显著下降,尤其是去年10月,央行取消银行存款利率浮动的上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银行息差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除了银行自身的竞争,互联网金融在最近几年蓬勃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利率市场化的程度,银行不得不以更高的利率来抵制互联网金融的进攻,这又进一步蚕食了银行的息差。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下滑了26BP、35BP、22BP、31BP、25BP,其中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跌破了2%。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曾经表示:净息差一个BP就影响工商银行20亿元以上的利润。净息差的大幅下滑对于银行利润的杀伤力可见一斑。
在息差不断下降的同时,银行的存款分流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利率不断走低,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5%,即使上浮1.3倍,也仅仅只有2%,在物价上涨以及各种资产泡沫面前,这样的利率水平吸引力极低,大量资金开始在银行体系之外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另外,去年5月1日以来,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表面上看,存款保险制度使得储户存款有了市场化的保障,但是由于最高偿付限额只有50万元,而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之前,我国金融体系虽然没有明确的保险制度,事实上是以国家信用作为隐性担保,如果发生银行违约甚至破产等极端事件,政府会出面兜底保证储户的存款安全。在储户看来,市场化的保险制度,其实还不如之前的国家信用担保来得安全,因此很多储户一方面化整为零分散至不同的银行,一方面也将更多的存款转移至银行体系之外。
在银行存款分流的同时,银行的贷款需求也在明显萎缩。由于实体经济低迷,很多企业宁愿囤积现金,也不愿从银行贷款扩大投资,从今年6月份以来,民营资本投资增速已经开始负增长。企业的贷款需求呈现出雪崩式下跌,今年7月份新增贷款4636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1万亿元,同时也创出了两年来的月度贷款新低。
在实体经济贷款雪崩的同时,房贷需求成了当前银行贷款最坚实的刚需。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4575亿元,房贷几乎占据了7月份新增贷款的全部。从四大行上半年的贷款数据来看,上半年合计新增个人住房贷款1.3774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的56%。住房贷款一方面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从过往历史记录来看,不良率也极低,因此可算当前银行最为优质的资产,和几年前相比,银行现在对于住房贷款的支持可算不遗余力。
不过,住房贷款并非银行可以长久依赖的,未来面临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风险。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风险,目前一、二线城市过热的楼市面临调控的概率极高,近期已经陆续有地方政府开始为楼市降温。从政策层面来看,未来可以倚重的调控手段主要还是货币政策,包括提高首付款比例、降低银行贷款的利率优惠、提升住房贷款的门槛等等,未来的房贷增速会逐渐放缓。如果银行在房贷业务上过于激进,一旦楼市步入下行通道,银行大量的住房贷款可能会面临坏账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快速“双升”的趋势,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5921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高达1.4373万亿元,不到3年时间就已经翻番,不良贷款率也从2013年的1%上升到今年二季度的1.75%,距离2%也只有一步之遥。由于现在住房贷款在银行贷款中占比极高,一旦楼市出现风吹草动,银行的不良贷款还将快速攀升,问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出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银行不良资产率的多重考虑,债转股可能会重新大规模实施。今年3月份,熔盛重工将171亿元的债务转为股权,中国银行从最大的债权人转为最大股东,债转股开始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近期有消息称,由发改委牵头制订的债转股方案有望正式出台,最快可能在9月中下旬实施。如果债转股再度归来,银行将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表面上看,银行的不良资产转为股权,避免了不良资产率过快上升,但从实际上来看,这些不良资产只是变换了存在的形式,由于债转股的大多为经营困难的企业,银行持有这部分股权也很难获得分红,可能还不如通过破产获得部分清算价值。
在经营压力面前,一直被视为铁饭碗的银行业也开始悄然裁员。从银行业的半年报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上半年员工人数和去年末相比减少了7000人左右,裁员比例大约为2%,一直被视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招商银行,上半年裁员近8000人,裁员比例高达10%。
主笔 谢九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