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村东头的王顺蓝就看见李婶在外面溜达。王顺蓝发现李婶眼圈红红的,于是就过去问这是怎么了。李婶叹了口气,讲了事情的经过。
上个月,儿子打电话来,让李婶到城里帮他们小两口带孩子。“这不是好事吗?那你怎么回来了?”王顺蓝不解地问。李婶继续说:“都是让那个挑三拣四的儿媳妇给气的,一会儿嫌我不会干活,一会儿嫌我不注意卫生。整天还甩脸子,为了小孙子,为了我儿子,我尽量忍。可是,最后她竟然干脆不让我抱孩子了。我一气之下就坐车回来了。儿子给我打电话,我也没接。”
“原来是这样啊。”王顺蓝沉吟了一会儿,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那你该参加一下王老师办的‘老人进城礼仪补习班’了。”
李婶一下子来了兴趣,问:“你说什么,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个补习班,管用吗?”
王顺蓝说:“我也是前两天刚听人说的,好像是今天就要开课。要不,咱们一起去看看?”李婶这才想起来,王顺蓝的儿子去年刚在城里结婚定居了,说不定儿媳妇也快生孩子了。
匆匆吃过早饭,她们两人来到老人活动中心,看见里面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都是老年人,不光有本村的,还有周围几个村庄的老人。
王老师正在发材料,看来的人不少了,于是她就站到讲台上开始讲话。可她声音大也没有用,下面大家的说话声音更大。王老师着急地说:“看看,看看,就你们这样,不遵守点规矩,进了城,不被儿媳妇给赶回来才怪呢!”大家这才停止了说笑。
王老师稍微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现在我们的孩子,有的在城里参加了工作,有的在城里打工。他们大都选择在城里买房子定居,然后让我们这帮老人去帮忙带孩子,即使不带孩子,我们老了怎么办,还不是照样得去养老吗。可是我们这些人呢,在农村里待惯了,到了城里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什么都不懂,以为还是在家里,干什么都随随便便的,有的连起码的卫生都不懂,听说邻村就有个老太太,在城里待了没一个月就被儿媳妇给赶回来了……”
下面传来一阵笑声。李婶感觉那就是在说自己。于是,她站起来大声说道:“那是儿子和儿媳太挑剔,也是儿子太懦弱,治不了自己的媳妇,娶了媳妇忘了娘,是不肖子孙!有能耐,他找个城里的爹妈啊!”被她这么一说,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王老师也笑了起来,说:“李婶,我问你,你不去城里,想自己的孙子不?”李婶说:“想倒是想,不过想也没有办法。”
王老师说:“我们看了不少电视剧,一般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谴责儿媳妇的,说儿媳妇太不懂事,不孝顺,没礼貌。可是想想我们难道没有责任吗,难道年龄大了就可以不讲卫生吗?就可以随随便便吗?俗话说入乡随俗,进了城就得懂人家的规矩。这样做不光让儿媳妇接受,也是给儿子长脸面。只有这样,才能相处得融洽,才能久远,也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一举多得。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呢?”然后她还讲了自己在儿子家的亲身体会。
大家议论起来,有的说在乡下过一辈子了,进城倒成了受洋罪,有的说不改也得改,否则就真的没人管了……于是大家纷纷问王老师报名需要什么手续。王老师说没有什么手续,只要交学费就行。如果每家有一人来听课,学费一千元;如果两口子一块来,学费一千三百元;学习时间是两个月,都是在农闲时节。如果白天没有空,晚上也可以来。
这一下子可炸开了锅。大家没想到学费这么贵,于是议论纷纷,说王老师有退休金,怎么还这么贪钱呢。
王老师笑着说:“我这也是有成本的,我租用了老年活动中心的几间房,买了锅碗瓢盆、被褥家具,布置得就跟城里的家庭一样。到时候,大家要进行实际操作的,而且我有言在先,如果谁学得好,这学费可以退一部分。好了,你们都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吧,别为了省这点钱,耽误了进城看孩子,宝贝孙子、孙女还等着你们呢。如果愿意学的话,明天一早来上课。”
这时,一个老汉问道:“我们手头上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呢?”王老师说:“这还不容易啊,打电话跟孩子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