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猜想: 手机将成为终极终端
文/魏武挥,IT评论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从词汇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相当不一样的商业机会。而更重要也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艰难的跨越
对网络部分而言,我们都知道,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但移动互联网并非如此,在中国,有三家运营商运行着制式完全不同的3G网络。这三股势力又各有各的长处,不取得运营商的支持,就很难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立足。如果能得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那就事半功倍。
另外,接入网络,总是要一样设备来接入的。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种设备。对于后者来说,因为平板电脑几乎就是iPad的市场,开发者无需考虑太多的设备适配性问题。但对于前者,这几乎成了开发者的一场噩梦:你得不断地在各种屏幕制式的各种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去调试你的应用。
这和做网站是完全不同的路径。相对而言,一个建站者,几乎很少考虑用户究竟是什么系统什么浏览器,也不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来测试网页在不同电脑上的表现。而移动应用开发者,在测试调试这块上的投入,远远比做传统互联网的来得高。
比如说游戏。一款游走在不同系统平台上的游戏开发,就如同在WII、PS2、XBOX等不同设备上做游戏一样。“愤怒的小鸟”在iOS上火爆了很久,才开始进入Android,系统的适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桌面互联网,最初的尝鲜者是所谓的“高端人群”,也就是高收入、高学历或高敏感度人群。接入桌面互联网所必须有的设备:电脑,既贵且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掌握使用方法,而且网络接入成本也比较高。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则恰恰相反,它的先发使用人群,是从城市务工人员、农民工等开始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这群人有接入网络的需要,但他们只有手机这个设备。他们并不像所谓的高端人群那样有电脑、上网本、平板,也不是坐办公室的。在一天的工作中,总有闲暇的时间需要打发,手机就成了唯一的工具。不过,这个群体通过手机上网基本上还是2G网络。在中国移动诸省中,广东移动是收入最高的一个地方,很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不过,如果把WIFI这种上网方式也纳入到移动网络中的话,WIFI群体又回到了桌面互联网早期人群的特征。因此,中国移动网络人口出现了3G/2G相对低端化,WIFI相对高端化的特征。
三种盈利途径
移动互联网从使用人群的基点出发,大致可以发现以下几种商业形态,会是不错的赚钱生意。
首当其冲的是娱乐经济,再细分一下,就是游戏。有数据显示,在平板电脑上,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游戏——这几乎将平板电脑视为一台游戏机了。
比较成熟的游戏赚钱套路是收费下载。iOS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这个系统上大量的付费应用得以被变现。但来自美国最大风投基金KPCB的报告声称,2009年12月,在它投资的公司的营收中,64%来自付费下载,30%来自广告,未销售虚拟商品。到了2010年12月,付费下载完全消失,广告营收占到63%,虚拟商品占到35%。这些公司日均营收数据显示,虚拟商品带动营收5倍增长。
这个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买卖虚拟物品可能会是未来游戏赚钱的一个主要方向。
其次是移动广告。在日本,移动广告市场单用户价值2003年只有1美元,6年后,达到了11美元,增长速度惊人。目前日本移动广告市场总容量已经超过10亿美元,对于同属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市场,颇有一些借鉴意义。
不过,移动设备通常使用的CPU都是ARM公司的产品,与英特尔产品相比,相对性能低一点。这主要是因为移动设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点在于能耗问题。太高性能的CPU会导致耗电巨大。这样一个现实使得在移动设备上,广告对内存的占用成了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是移动商务,由于中国移动人口的特征,这一块目前才刚刚开始。而在相对发达的美国市场,已经成了一个热点。eBay总裁约翰 •多纳霍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声称,该季度,eBay通过移动渠道销售的商品总值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倍。2011年预计该项营收将达到40亿美元。
移动商务存在近场消费的特点,故而为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提供了商业逻辑。移动商务上也有折扣消费,更可以进行价格比较。比如豆瓣最近就推出了一个应用,利用手机的摄像头进行书号扫描,然后返回书价比较,供消费者进行选择。
中国的移动商务市场究竟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一家淘宝商铺的销售数据能够说明点问题。这家商铺在PC上的收入水平大致在每周十几万左右,去岁7月份开始进入手机淘宝市场,当月完成7万收入。在这个月中,上旬只有1.5万,中旬就到了近2.5万,下旬超过了3.5万。9月份,上中下三旬平均的收入水平都能做到10~12万之间。在整个收入构成中,桌面移动呈一半对一半的状态。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家商铺是卖数码设备的,在移动商务中,标准化产品看来是目前的销售主流。
还需要提及的是移动社交。这个非常火的应用本身并非是商业逻辑,它最终的商业落脚点应该是虚拟物品买卖和移动广告。
下一站物联网
移动设备会改变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移动设备,无论手机还是平板,在信息输入上,和桌面PC是大不相同的——它没有固定键盘。移动设备上的输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屏幕与摄像头。前者的表现是触屏,现在大行其道,后者则可以做到动作捕捉,可能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从输出角度看,桌面互联网上密密麻麻的链接是不适合移动展示的。连线杂志所谓“Web已死,Internet永生”其实指代的意思是APP会大行其道——因为很多APP并不使用HTTP协议,而HTTP协议是Web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这个看法很有些争议,但这个应该是个常识:拿着个小屏看门户密密麻麻的首页,想必对谁都不是好的用户体验。
输入和输出发生变化后,人们的信息处理习惯就会发生变化。移动时代开启后,首当其冲的头号应用就是搜索,而不是桌面互联网上一开始是门户。人们在一个小小的屏幕中,需要快速信息定位。
移动设备的移动性,也使得它可以最大化地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上班路上、等待过程中、乃至会议中。无聊这个词,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商业原动力。
但再往前一步展望,移动设备可能会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一个指令终端,借由自己的移动设备,向其他数码设备发出指令: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的理想是把每个物体都连入到网络中,从此人们可以远程操控自己的各种设备:比如在下班路上给微波炉发个指令:10分钟后热一下菜,我要到家吃饭了。设备联入网络应该走的都是无线网络,指令的传达也会通过无线网络,而指令的发出装置,主要应该是移动设备,而非桌面设备。
是的,它会成为一个遥控器,只不过这个遥控器,性能远比电视遥控器强大得多。
移动互联网会革了谁的命?
文/ 张山斯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又使人沮丧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正颠覆着旧有的商业逻辑,时间与用户的积累本身并不一定成为优势,应用模式与体验模式的日新月异,在持续变化、快速轮回地带给用户体验快感的同时,似乎并不会尊重努力积累者的苦劳与付出。
互联网的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过去十几年的商业格局。冲破了PC枷锁,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更加凶猛,这是一场更加残酷的革命。
革命者的本钱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一直在关注一个涉及企业存在意义的话题,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令人意外的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被关注的话题。
小米科技的米聊团队,非常明确地对我们声称:“米聊从来没有考虑过商业模式,未来三年之内也不会考虑商业模式,这也是我们的投资人明确的指示。”
几乎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都坚信这是一片更为宽广的土地,而且,商业规则成型之前,蕴含着无数的创业契机。人人都知道:“下一站,移动互联网!”可是,路在哪里?
移动互联网成熟的商业探索仍然处于胚胎阶段,虽然不乏先行者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构建出足够赚钱的商业模式,但是整体而言,这个将远比传统互联网拥有更大市场的新领域,商业模式的构建仍然尚未完全成型。因此,那些急于从移动互联网立即抓住真金白银的创业企业,一定不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掌舵者,因为前期的商业利益会很快变成阻碍自身参与更深层次变革的枷锁,模式仍在变革,眼前利益很快会成为阻碍自己前行的羁绊。
那是不是说,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将在更茫然中摸索?事实上,现在小米科技、创新工场等移动互联网的领导力量,在商业模式探索上并不急于求成,并不代表就没有真正追求的方向。传统互联网已经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最有价值的一条就是:抓住用户的需求,跟随用户需求寻找商业模式的出路。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讨好运动,每年数亿美元的行业投入,开发出琳琅满目的优秀产品,提供给用户们免费使用,却很少有人告诉用户,你该付钱买点什么。每家公司对于赚钱只字不提,似乎只要提及,就会被用户遗弃。培育、教育、引导,各家公司围绕用户各展所长,获取用户的冲动远比金钱更为迫切。甚至连用户都在猜测,你们到底要赚我什么钱?
雷军就被怀疑将以移动手机系统、浏览器、IM、电子商务等投资公司与产品,构建一个可以相互连接的移动帝国。但雷军本人显得非常淡定与无辜,表示所投公司都是天使投资,不控股、不主导、不干预,更是从没有想过要将这些公司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下。
事实上,无论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各自执掌哪一块阵地,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商业价值都是值得预期的。
用户规模的巨大提升潜力,将为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整体产值构建一个巨大的梦想。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亿,虽然已经不小,但是相对9亿手机用户,这一个数字的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的买单者大多还在门口徘徊。互联网之所以能成长这么快,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就创造了无数的财富神话,除了用户需求能拉动互联网的体验消费,最大的为互联网买单的玩家,仍然是那些需要通过互联网完成与用户信息交互、价值传递的传统企业们。他们的需求在过去十几年中,成就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无数的成功,也注定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造就更多的神话。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怎么去吸引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显然以现有的产业格局,还难以承载。但是没有关系,有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真理在主宰他们掏钱的冲动,那就是用户。只要成功取悦用户、收揽用户、伺候用户并形成用户规模的竞争力,那些神秘的买单人自然会找上门来。
谁是被革命者?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在人类科技历史上,将成为新一轮革命。革命就意味着对旧有势力的终结。PC互联网上的势力构成,一直被看成移动互联网将首先终结的势力。然而,依托于传统互联网领域的增量惯性,这种颠覆与取代效应,并不会过于明显。
相反,由众多蚂蚁雄兵们构成的移动互联网,首先终结的,会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传统大玩家。
2010年8月,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王建宙就曾在“中国移动2010年年中总结会”上点名批评腾讯移动QQ,“广东40%左右的数据流量来自QQ一家,而我们收到的钱是每5块20M,把我们的2G容量都吃掉了。”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的海量的数据流量冲击了中移动们的网络承载能力,运营商们梦寐以求的移动互联网来了,但是只是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流量,而没有带来大量的和流量相适应的收入。
移动互联网的利益分配格局,足够令运营商们遗憾,然而更愤怒的事实是:有太多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试图取代运营商们的角色。以腾讯QQ为主的移动 IM曾经发起了挑战手机用户信息交流的第一场战争;以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等移动应用为主的SNS曾经发起了挑战本地通讯录的社交化应用的第二场战争;而米聊、微信等类Kik应用,正在用多媒体信息、易扩展人际网络、更即时性体验等全新特色,挑战运营商们短信、彩信甚至基础语音服务的核心命脉。
基于网络ID的通信方式逐渐兴起,基于电话号码的通信方式被部分替代。几乎每一个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化应用,都在用网络ID挑战电话号码,电话号码的重要性不断减弱。通信方式的变化,给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不同的参考者带来新的机会,也给通信运营商们带来一场噩梦。
雷军2011年7月12日透露小米进军智能手机领域,移动互联网野心毕现。从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未来一定会将软件集成在小米手机上,从短信到语音,再到流量,如果坐视其做大做强,运营商迟早会被挤兑成纯管道。
这还只是一家,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也在蠢蠢欲动,运营商准备好了吗?通信运营商们躺着赚钱的日子,还能有多久?
被革命的不仅是运营商们,还有移动互联网依托的终端设备制造商们。
在传统移动通讯时代,诺基亚曾经被认为是难以撼动的角色,这是一个跨越百年的传奇。在无数有关基业长青的研究著作中,诺基亚往往排在榜首。就是这样一家堪称伟大的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的门口,却几乎被判了死刑。
美国一家科技网站预测:2012年下半年诺基亚品牌将会消失。这或许是一个大胆的判断,但是谁都清楚这其中的可能性是多么的大。即使诺基亚没有消失,但业界的判断也几乎是认为,未来的诺基亚不再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导者,而变成从属于微软的二线品牌了。
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手机操作系统,完全颠覆了旧有通讯设备制造商的格局,强大如诺基亚,迷失了,新锐如 HTC,崛起了,甚至老迈如摩托罗拉,新生了。凭空冒出的中国魅族,以及只成立一年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小米科技,也可以凭借粉丝效应,成为手机品牌的新势力。
传统互联网凭借其信息化变革,已经用十几年时间,完全改变了这个世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更将以自己的意愿,完成这个世界的另一次重塑。
在这个变革的清晨,醒得越早越有活力,那些在PC互联网时代曾经沦落、曾经失意、曾经颓废的传统力量,凭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知先觉,完全有可能因为新阵地的先锋角色,完成自我的变革与转型,从颓废走向更朝气十足的未来。
策划:《商界评论》编辑部主笔:陈志强
执行:张山斯 代永华 丁保祥 张思思 杨晓玲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解读:新浪为何牵手土豆?
- 支付宝正式启动担保交易开放计划
- 儿童网络虚拟社区Woozworld获600万美元投资
- 轻博客Tumblr7月美独立访问用户同比增218%
- 小米手机上试用口信截图
- 还在等小米手机?最新8月上市的新机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