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新生面孔,有切口,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真心话与大冒险……且看《新周刊》撰文调侃——
中国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饭局历史学:中国古代最着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同样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另外一段,却写出了中国饭局的原汁原味。孟尝君广招宾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的三千食客,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饭局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其巅峰概是清朝的千叟宴和满汉全席。那种浩荡与气派,想来才是饭局的“梦之队”。
饭局社会学:在中国,饭局无处不在,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办事有饭局,过节有饭局,跳舞有饭局,开会有饭局,打球有饭局,电一影收官有饭局,开业有饭局……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
饭局政治学: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当权者治国,就像一个星级大厨,将各种食物配料融和烹调,从而达到政通人和的佳境。宋太祖赵匡胤有个典故叫“杯酒释兵权”,是饭局政治的经典教材。饭局里觥筹交错之间,其实骨子里所蕴含的意思,却是求人办事,升官发财……先是请客吃饭,然后才是送礼走后门。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无间的开始。
饭局文化学:在《礼记·礼运》里有这幺一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的就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之源。孔老夫子早就警示我们,食色*性*也。旧时说法是无酒不成宴,今日传说是无美不成局,一个完美的饭局,必须要以美一女为中心。饭局里的中国人,在饮食之道里,寻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饭局之意不在“饭”而在“局”
能登上饭局排行榜的饭局,就是那些能够将饭局的“局意”做足的大局。
最奢侈的饭局:“不求最好,但求最贵”——饭局的奢侈主义原则大抵不过如此。颐和园听鹂馆曾经做出菜品标价37万元的饭局,不过这个纪录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单纯从菜品定价衡量饭局早已过时,吃饭说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的。
最不得不去的饭局:这种饭局白领们最常见,就是陪老板吃饭,不去是不给老板面子,去了不喝酒还是不给老板面子,喝了酒没醉也是不给面子,所以这饭就吃得异常痛苦,但是脸上依然装出最和善温驯的笑容。不能不去的饭局,必然是组织者掌握着自己的生杀予夺大权,完全是被迫的。中国式饭局,从来不讲你情我愿,让你吃,就得吃,哪怕胃无余地也得吃。
最乌烟瘴气的饭局:此类饭局乱象环生,多见于传媒圈。盖因话题繁多、七嘴八舌之故。说着说着就开始讨论宏大命题,从女人的小脚扯到阿拉法特的头布,最不可思议的联系都能以最不可思议的逻辑演绎出来。最后分成若干流派,好好一桌人变成三四个小分队,各说各的,好像其他人根本不存在。
最省心的饭局:最省心的可能要算随一团一旅行时的饭局,虽然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但是彼此并不认识,也不用说话讲段子,吃完抹嘴走人,不用喝酒,不用劝酒,不用呕吐,不用眉来眼去,不用秋波频传,不用拉拢关系,不用求人办事。
最冤大头的饭局:经常赴社交饭局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就是饭局上觉得酒足饭饱,回家后立刻就饿了,只好泡碗方便面填肚子。饭局的钱当然不能白掏,重要的还是效果,如果别人吃了自己的嘴还不软,那就是冤大头了。
最持久的饭局:最持久的饭局就是恋爱饭局了,简直像个无底洞,不晓得什幺时候能过渡到婚宴。倡导美食美文的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对正常的男一女在一个正常年代谈一场正常的恋爱,很难绕过餐桌而行。”很多人以为婚宴之后,赢得了一个后方,其实那反而是一个前线。
由网友欣骏提一供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