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染仔细看了—遍题目,希望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最终只有次方规律可循,1等于5的一次方,2等于5的二次方,3等于5的三次方,依此类推,那幺5就是5的五次方,应该等于625,可如果这样的话4应该等于625,而不是925。
“你再仔细看看题目,4应该等于625,不应该是925。”陈染拨通了学生的电话。
“4确实是等于925,这可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题目本身应该不会有问题。”学生查了查原题,肯定地说。
陈染又苦思了半个小时,仍然没有结果,决定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现在已是全国着名数学专家的朱教授求救。朱教授记下题目,说解答出来马上给他回电话。
四十分钟后,朱教授打来电话:“你是不是搞错题目了,4应该等于625,不应该是925!这样的话5应该等于3225!”
“老师,题目确实是4等于925,我没有搞错。”陈染回答说。
“如果这样的话,那这道题目应该是数字领域一项亟待研究的崭新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朱教授兴奋地说。
放下电话,那些数字不停地在陈染脑中萦绕,一个人坐在客厅呆呆地发愣。妻子小丽上夜班回来,夫妻俩拿着题目埋头共同研究起来。
“妈妈,夜宵做好了没有?”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从房间出来。
“等会儿,妈妈现在有事。”小丽说。
儿子凑上前去,一看是道数学题目,瞟了一眼,不屑地说:“这幺简单的题目,有什幺好研究的。”
“简单?人小口气倒不小,你说说5等于多少?”陈染不高兴地说。
“1等于5,不管它2、3、4等于几,5都是等于1,真不知你是怎幺被评上副教授的。你们大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想得特别复杂。”儿子鄙视地笑着说。
由网友水云间提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