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道德 人性与职责的联系

时间:2017-04-26 11:27:55 

一个小小的教师在地震中逃跑事件,却引起了全国范围内争辩。无非是两种观点:一是教师先跑不顾学生是可耻行为,他在博客中的一席话有悖传统道德观。二是他没有错,是一种诚实的表现,对于给他的指责是偏离人性*化的评判,是虚伪的道德观表现。

暂不说此教师行为是与非,先看看道德和人性*为何物?它们与职责又有什幺联系呢?

有很多人在拿道德和人性*说事时,却并不明确道德和人性*到底是什幺,因此用感情来作为评判标准,因此容易走进狭隘的道德观和人性*观。

道德是人类思想领域最高建筑,也是人类文明最高点。它的总原则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善恶。在这两个字原则上来规范人类的一切行为和言行。

人性*为人之本性*。人之本性*就能随意地发挥吗?不能!因为它必须在一切公平的规范中才能完美一体现。如果它被任意发挥,其破坏力将是巨大的。当我们提倡个性*化时,并不能超越道德的总原则来加以实现。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职业中,道德和人性*都需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社会总体道德观和人性*观。

在职业范畴中,都有一个职责问题,这个职责运行环境就是道德与人性*。

我们就会发现那位教师缺失了什幺呢?“我是一个追求自一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是那位教师在地震后的辩白,非常诚实的一段话。诚实与虚伪是道德的一种规范但不是道德的原则。善与恶的多少,并不取决诚实与虚伪。作为一个人,诚实与虚伪只能是一个表象。而作为一个职业人,仅凭诚实虚伪的规范如何就够了吗?远远不够!这就是问题所在。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多所学校倒塌,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都江堰某中学教师范美忠选择了独自逃跑,把学生丢在了后面。他在享受人权的同时,却忽视了弱小生命的人权。从狭隘的人性*来说,他似乎没有错,就如他的表白一样。但是却忘却一个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做为一名教师的责任。这个责任在他当一名教师那时刻起,已经铸就了,并不需要另外契约的。记得地震抢救被困老百姓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人民,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哪怕我们都牺牲了,也值得!”这就是军人的职业精神和责任。从道德观来说,责任是道德规范里最高境界。当他从社会中索取福利和工资时,却把自己的责任忘却了,这对一群弱势学生来说是不公正的。作为一名教师,在地震的情况下救助学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是“份外善行”,是份内事情。这种境界固然高尚,但它属于公正的范畴,属于履行责任的范畴。当有老师为救学生牺牲了,但他们是在履行一个职业教师起码的责任,并在道德和人性*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案。对于那位逃跑的老师,本来他的行为是有错的,却为什幺还有那幺多人为他叫屈呢?是因为有人把诚实和虚伪做为人文唯一标准,却不知道可耻与高尚的支点并非单纯是虚伪和诚实可以判断。如果那位教师在博客上没有前面那段话语,而去对自己行为一个反思的话,或许人们会原谅他。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有错,不知道什幺是可耻?什幺是善恶?又如何去今后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呢?

有些人用所谓的自一由人权来作为挡箭牌,来挑战职业道德规范。把人权概念描述为个人自一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就如那位教师一样,变的不知耻起来了。如果社会都是如此,恐怕社会再也不会有见义勇为之人了,再也不会有“份外善行”了。就是在人权社会比较完备的美国,对于他的所为恐怕也很难得到原谅。

一个大社会就是由公正的道德和人性*建构出的无数责任框架,才使社会进步起来。那位教师并不是什幺人性*之豪杰,而是不敢承担责任之人,这也许是他要被抛弃的原因。

在这次大地震中的其他教师都没逃,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着的,都在履行着道德、人性*的最高境界,恰恰说明了这是教师基本的道德,也彰显出仁爱与公正。教师在上课,完全是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学生面临着生死,你却跑了,就是临阵脱逃,不可宽恕!那幺还要为他开脱什幺呢?我们都来思考一下,这样的老师带着你的孩子,能安心上班吗?假如那位老师带的班级学生都被压了,自己却第一个逃出来而活着,是否还会幸灾乐祸呢?他逃出来是本能需要,而责任是控制本能的要素,至少在他的心里缺失了应有的责任感。道德本就有虚伪的一面,就如我们每天在岗位上微笑服务一样,但它是公众最完美的体系,人类必须去服从它,整个世界才会安全运转。当诚实被某些人无限放大时,它就会掩盖人格更多的缺陷和瑕疵。

我们这个世界有爱与恨,有善与恶,有好与坏,所有的人都会在这样轨道上前行。我们并不是要去记恨那位教师,而是要唤醒某些意识,才能对那些在高尚道德和人性*下忠于职守的人给予更多的爱和尊敬。

2008年6月20日上海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