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斗气”与“自由国实验”

时间:2015-07-04 06:18:21 

海盗中藏龙卧虎,在贝拉米口若悬河的时候,已有人对海盗的世俗命运洞若观火,所以,不乞求和解,不希求关照,而是对世俗社会敬而远之,悄悄选择一个“世外桃源”,搞起了“建设新社会”的实验。

大约是1717年5月,在弗吉尼亚海域附近,英国海盗船长贝拉米和他俘获的一位商船船长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他想拉这位船长入伙。但这位船长觉得当海盗风险大、地位低、名声差,就满脸堆笑加以婉拒。

哪曾想,这竟然激起了贝拉米的“布道欲”。不到30岁的他,认为对方思想顽固、落后,完全辜负了自己邀请其携手同领时代之先、自由游弋海上的一番美意。

因此,他先义正词严继续拉拢:“那些诽谤我的人(指政府官员)在法律保护下掠夺穷人,我们凭借自己的勇气掠夺富人,孰善孰恶?难道你不想成为我们的一员,而不再偷偷跟在坏人屁股后面当牛做马了吗?”

接下来,又软硬兼施:“那些法律都是他们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才制定的,简直无异于一群狡猾的无赖,你竟然为之服务,真是个傻瓜,和他们一样该死。”“(如果你不加入我们)很抱歉我们不能让你继续拥有你的船了,因为你还会向他们的统治屈服。”

贝拉米仿佛海盗世界的一股新鲜空气。在人们的印象中,海盗大都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恶棍。每当埋藏完珍宝都会把帮助自己的水手杀掉的“黑胡子”蒂奇,以及曾经在委内瑞拉马拉开波城大玩“杀人游戏”长达5周之久的“恶魔”摩根,就是这群混蛋的代表。在他们眼里,这世界要么是黄金白银、烈酒美色,要么是抢掠屠杀、鬼混践踏。而贝拉米超乎寻常的口才,无疑让他与一般海盗区分开来。

说话刻骨三分、开门见山,争论有比较、有高度,场景若转换到现在,把这番话的主题从发展海盗换作激励创业,贝拉米不知会折服多少“90后”“小鲜肉”。他的话太吸引人了:俯耳听命的唯唯诺诺,怎比得上海阔天空的无拘无束。

从义和理的角度为自己从事海盗事业开脱,甚至试图为海盗现象的存在寻找合法性依据,让贝拉米在满口粗话、整天只知铤而走险的海盗中,显得那么卓尔不凡。

但是,卓尔不凡不可能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贝拉米说话之所以火气这么猛、底气这么足、语气这么犀利,不过因了先辈们的血泪史以及自己那一代人“政治上的逐步觉醒”。

早在近2000年前,贝拉米的地中海前辈与恺撒一段不愉快的过往,就昭示过,海盗们的单纯在世俗统治者的尔虞我诈面前,是何等脆弱。

那时候,地中海有两个主人:罗马与海盗。一度,和作为当时人间霸主的不可一世的前者“对阵”时,海盗们的藐视和嘲讽态度不加掩饰。

常常是,一旦听说对方是罗马人并报上姓名,海盗会表现出惊恐的样子,跪倒在地,请求谅解。随后,罗马人的傲慢和优越感一般会马上回到脸上。这时,海盗们就给他们换上彰显其身份的长袍和鞋子,把梯子放到海里,让其选择走进海洋还是被扔进海洋以获得“自由”。

一来二往,海盗与罗马最后演绎成“默契的双簧”:海盗抢人越货,倒霉的当事人花钱保平安。执政官马尔科·安东尼奥的女儿,至少两位大行政区执行官,以及不少内阁大臣,都遭遇过这种不幸。

不过,当海盗们无意间囚禁了谙熟政治机巧的恺撒之后,游戏规则被翻盘了。海盗们本以为,恺撒会和其他人一样,在海盗拿到赎金依约放人后,溜之大吉。谁知道,他不仅取消了之前向大学者阿波罗尼乌斯·摩隆学习法律和演讲的计划,更置程序上的瑕疵(处死海盗要经过大法官的允准)不闻不问,也不顾被绑架期间有的海盗还对他殷勤照顾的事实,把惊吓他的海盗团伙“整窝”钉上了十字架。

从此以后,类似的剧情,像大片一样持续上演。

1392年,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和瑞典贵族阿尔布莱克特争夺瑞典王位的第三年,斯德哥尔摩深陷丹麦军队重围,日常供应短缺而危在旦夕。这时,海盗组成的义军“粮食兄弟同盟”应运而生,该组织冒险提供的粮食、武器以及决战中的里应外合,最终帮助斯德哥尔摩在这一年守城成功。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南风窗2015年第13期

美图欣赏

南风窗2015年第1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