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叶承耀看到香港三联书店发行的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立刻对这类收藏感兴趣,并且迅速地从无到有。叶承耀说:“20世纪50年代,我在伦敦学医时,那些古董店中的老家具才真正唤起了我对古旧家具的兴趣;到了60年代,我成了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的一名实习医生,在曼城附近査尔街著名的古旧家具店我又能打交道了。”回忆起在英美留学的日子时,叶承耀说自己当时就已经开始对家具产生了兴趣。
上世纪80年代是家具收藏的黄金年代,这个时间大约维持了10年。到90年代价格上去了,家具的数量在下降,收藏家越来越多。当时香港就是一个集散地,内地的东西到了这里,收拾、加工、整理好了被老外买走,传到美国,后来很多好的家具都是美国拍卖出来的。现在所能看到的有规模的收藏,像香港特区的两依藏、美国收藏家约翰森(Johansen),都是那个时候开始的。刚刚改革开放时,很多东西从内地过来,香港那会儿买的人少、货多,是收藏家的天堂。那时候内地有专门的人找好家具运到香港。货到的时候都是散的,比如一个椅子全部拆开,每个部件用草包着,拉过来给行家们看。80年一个圈椅只要几千块钱,相对现在来说,很便宜。一开放的时候,市场承受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能有大量的家具让藏家挑。
叶承耀的藏品有九成购自香港嘉木堂的伍嘉恩,伍嘉恩也帮助叶承耀从1991年起先后三次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明式家具专题展览,在新加坡、中国台湾、美国、英国、德国等地的艺术博物馆举办20多场叶氏展览,对传播明式家具收藏风气影响至深。1987年,伍嘉恩买进了一件黄花梨衣架,三年后出让给叶承耀。2003年,叶承耀调整藏品,将部分明式家具在纽约佳士得上拍,黄花梨衣架又被伍嘉恩成功竞得。但叶承耀对此念念不忘,于是又从嘉木堂购回。一买一卖,一卖一买,再卖再买,竟然是同样两个人的来回交易。
叶承耀的另外一个收藏途径,则得益于他在世界各地的游历。叶承耀很喜欢的一件紫檀雕花炕桌是从美国新墨西哥州购得的。他说:“原来的主人上世纪30年代曾经在中国居住,去世后,他的家人把他带回来的几件家具拿出来,在当地拍卖,价格不高,我看上是觉得小桌子制作得十分精良,后来才知道这个炕桌是一对,另一只在故宫。”
还有一次,叶承耀在美国联系展览事宜,去了西雅图,西雅图博物馆的女馆长刚从耶鲁大学过来上任。“我去之前,刚有一位先生去联系做一个小的文物展,是关于文房书斋用品的,收藏家许诺,如果展览做成了,就把一张明式琴凳送给博物馆做收藏。后来博物馆还是决定不做那个展览,做瓷器,把凳子还给了他。那个收藏家就很生气,我从他手里买下了那张琴凳,扛回香港。”
作为香港知名皮肤专科医生,医学训练让叶承耀看事物比别人更重视细节。他有一套独特的审美观:“不单经典,还要有特点,最重要是品相完美。”谈入藏要诀,叶医生娓娓道来:“挑选藏品80%源于家具是经典款式加品相好,20%则要有个别特色。像这典型的平头案腿足内缩安装带侧脚,设计源自古代中国建筑大木梁的造型与结构,但例带凤纹牙头,有别于一般设计。”
今年秋季,香港苏富比获得叶承耀医生的委托,拍卖其38件藏品,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此38件套藏品,结合了人与物的升华,是世界最高级别的明式家具范例,其中更不乏孤品。唯其最珍贵之处,乃是它们见证了叶医生过去近30年收藏明式家具的独到眼光、文人修养和热情,使每件藏品更添意义。苏富比必须感谢叶医生割爱,让全球更多知音人能有机会分享所藏,让中国家具艺术精粹得以传承。”
在叶承耀看来,由于对艺术的理解和研究,自己能把握尺度和分寸。艺术之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好地理解人生哲学,甚至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由于在海外度过了12年时间,到香港后我渴望了解古老中国的历史和文明,这也是我从事艺术收藏的动机之一,另—个原因或许是我天生的占有欲吧。”叶承耀说。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