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的“和”谐生活

时间:2016-12-05 10:32:15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流量启蒙

你每月的话费是多少?10年前可能就有上百块,现在也是100块,似乎钱数没怎么变,但手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只是打电话、发短信,现在我们却可以用手机来搞定一切。由此,话费单的构成也就发生了巨变,数据流量费远超话费,成为现代信息消费的主角。4G时代,我们用手机连接精彩的互联网生活,让生活、工作和社交由此“和”谐共处。

早晨我睁开眼,一般第一件事就是去摸枕边的手机,打开社交软件,看看朋友们的最新动态,再打开新闻客户端,看看最新的消息。天气预报和监测空气质量的APP已经精确到了以小时计,不用跑到阳台上去看天气,就能确定穿什么。洗漱的时候,咪咕音乐里播放着推荐的最新歌曲。吃过早饭去上班,如果有采访,出门的时候首先用地图搜索一下路线。在地铁上,上网看几篇最新的评论,等采访对象的时候,打开手机邮箱温习一下存在发件箱里的采访提纲,至于采访时的录音,当然也交给手机完成了。

趁着午饭的时候,发几张最新的照片与大家分享。傍晚下班,乘地铁的时候,掏出手机看个短视频,纾缓一天的紧张情绪,又可以打发无聊的路上时间。当然,如果不想坐地铁,可以打开拼车软件搜索一下附近有没有同行的人,或者干脆用滴滴打车叫辆出租车。这样的生活轨迹,相信对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可以用来工作、娱乐、购物、社交、搜索、找路等等,几乎无所不包。随时随地的在线状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网络就像水电和空气一样,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2G和3G时代,流量算是手机消费中的“奢侈品”,从最早以“KB”计算资费,到后来的以“MB”计算,流量资费一直居高不下。虽然手机上网的功能早已有之,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手机听歌和看电影仍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哪怕传一张照片,都会因为2M~3M的流量而心疼半天。

除了资费较高,另一个阻碍流量启蒙的问题是,我们对数据流量尚未建立起准确判断。一首歌需要多少流量、一张照片需要多少流量、一部30分钟的短片需要多少流量,对于这些,我们都缺乏把握。由此导致的结果,即便流量就在身边,我们却仍然敬而远之。

4G到来,对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影响便是开启了流量生活的启蒙。随着数据传输速度出现质的飞跃,流量资费大幅下降,流量消费将超越话音消费,成为运营商的主营业务。1G流量能干多少事?根据实验室数据,1G流量能够观看400多分钟高清视频,看4~5部电影,在线听标准音质歌曲280首。美国的4G用户月均流量使用量为1.5G,韩国约为2G,而我国的3G用户月均流量还不到200M。

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2G时代,1KB的资费大概在0.01~0.03元,打开一个带有两张图片的普通网页需要50KB,也就是0.5~1.5元,在线听一首歌,需要上千KB,就得至少10块钱。这样的消费自然让人望而却步。3G时代,1MB的资费是1元,打开一个网页的花费少了,但听首歌也得1块钱,看一分钟视频大概需要2MB,也就是2块钱,一个20分钟的娱乐访谈节目,就得40块钱。这样的消费,相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是我们数据生活中的一只拦路虎。

但在4G时代,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移动4G资费中,超出套餐的资费中1MB是0.29元,看一分钟视频只需要不到0.6元,更何况,灵活多样的套餐组合,基本解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而且如果一不小心流量用超了,也不必紧张,10元包100MB的流量安心包让我们告别了3G时代的“畏首畏尾”,也成就了4G时代的“大快朵颐”。至此,流量不再奢侈,而是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水电,廉价但又不可或缺。

相比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中国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更高,表现在移动消费上也更明显。欧美发达国家在3G时代就已经完成了数据启蒙,流量消费构成手机消费中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中国从2G向4G发展的过程略有不同,2008年才上市的3G网络,由于时间短和制式分散,除了城市消费者,广大城镇和农村消费者仍没有建立起数据流量意识。在大多数人的传统印象里,手机仍旧只是一个通讯设备,虽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到很多非通讯的功能,但却没有建立起为服务买单的意识。相比国外运营商大多采取后付费的模式,受限于信用体系建设等约束,我国大多采用预付费的包月模式。

包月套餐早在2G时代就已推出,不过,当时主要内容的话音,包含从200分钟到1000分钟不等的通话时长,虽然也搭配了一定量的数据流量包,但因为数据量小、移动互联尚未兴起,大家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到了4G时代,在设计包月套餐的时候,中国移动采用了“双驱动”策略,将话音和数据流量同时作为主要内容。

资费变革

资费的设计直接体现了一家运营商和他的用户之间的关系。好的资费设计一定是更灵活、更和谐、更人性化,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之前的套餐设计,基本上是基于用户的消费能力,价格高的套餐,对应的话音和流量都会更高,价格低的套餐,话音和流量都少。如果一个人打电话多、上网少,为了弥补话音套餐的不足,他也只能升级套餐,这样每个月的流量就会造成浪费。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使用习惯出现了明显分化,有的人可能仍旧习惯打电话,年轻人可能就更喜欢用网络联系,所以,中国移动专门设计了可自由搭配的组合套餐,在话音和流量之间可以自由组合,有的话音多一点,有的流量多一点。这样的设计,意味着之前话音时代以消费能力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转向了流量时代以消费需求为中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2014年5月,中国移动宣布大幅下调资费标准。此次降价,在资费设计上有三个关键举措:第一,大大降低了4G门槛,最低套餐费从88元降低到58元,同时全新推出了30元包500MB流量包;第二,4G流量单价降幅50%。以原4G套餐中用户最关注的70元1G流量包为例,在新套餐中70元可获得2G流量;第三,2G/3G/4G资费统一。中国移动将2G/3G套餐外流量资费由之前的1元/MB统一下调为0.29元/MB,与4G套餐保持一致。从此中国移动套餐外流量资费不再根据客户使用网络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真正做到了“套外一口价”。

降价背后,是4G时代中运营商与消费者关系的重新调整。在4G刚刚上市的时候,用户基本上来自一线城市,包括大量的iPhone使用者等高端用户,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但是,随着4G的普及,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用户或者城市中的中低端收入者加入进来,4G用户群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户均数据流量消费被拉底,从最初的1.5G/月降低到现在的700M~800M/月。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4G正逐渐成为用户的理性消费,资费进一步下调,让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单纯的买卖关系进一步向服务关系转化。

业务模式从以话音为主转向以数据流量为主,是4G时代运营商面临的最大挑战。况铁梅向本刊记者分析,在传统的2G和3G时代,因为绝大多数第三方应用(APP)都集中在手机上,所以手机和APP都集中在运营商的平台上,换言之,移动运营商其实承担着两个角色,既要话音又要流量;而在4G时代,智能的终端设备增多,APP可以分散在不同装备上,运营商可以集中精力在数据流量服务上。

和谐服务

如何让运营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灵活的服务是不变的宗旨。4G是一个新事物,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运营商采取灵活的计费方式。

比如,4G时代的一个特征便是一云多屏,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里,还是在路上,总有至少一个智能终端陪伴我们,不离左右。手机、iPad、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每一个智能终端都像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一座桥梁,通过音乐、信息、社交、视频等不同形式,完成个体与茫茫人海的时刻关联。4G的到来,与传统的固定网络、Wi-fi相比,最大的便利是保证了人们随时在线的联网状态,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通道,让沟通成为随时随地的必需品。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移动在设计资费的时候,专门推出了主卡与副卡相结合的方式,办一张4G主卡,只要再加10块钱,就可以添加一张副卡,主卡与副卡之间可以自由分配流量,共享主卡的流量套餐。一位在电子类杂志工作的朋友被同事戏称为“数码小王子”,他就是一位狂热的电子产品爱好者,只要出新款手机他总要卖掉原来的手机入手一个新的,当然好在运营商他是不大喜欢换的,他跟我讲中国移动主副卡的流量套餐就对他来说非常实惠了。他有两部手机和一个iPad,如果分别办理4G套餐的话,每个按每月1G的流量计算,是50元,三个加起来就是150元。但他现在办理了一主两副的套餐模式,即一个主卡,每月100元就可以享受3个G的流量套餐,再加20元可以办两张副卡,总共120元。同样是3个G的流量,主副卡搭配要比分别办理节省30元,对于“数码小王子”的精打细算,我也是自愧不如了。

这种自由分配流量的模式,不仅适合一人多终端的情况,也是一种灵活的家庭套餐。4G时代,随着从语音模式到流量模式的启蒙,一家人都会成为移动互联的使用者,父母和孩子方便沟通,兄弟姊妹之间也多了日常联络。很多事儿,比如周末聚餐,之前要挨个打电话协调通知,现在只需要在家人群里发一条消息,大伙儿就都知道了。家庭流量套餐的共享也成为另一种家人之间亲密连接沟通的纽带。好友林博士跟我谈起他家里流量套餐的分配故事,颇为温馨。林博士13岁的儿子正处在叛逆期,平时不太喜欢与林博士夫妇沟通交流,倒是更喜欢跟同学通过社交APP窝在屋子聊天,但每当需要与父母“争夺”流量的时候,小林就又会回到那个贫嘴“熊孩子”的状态,还主动分担母亲的家务,表现得尤其殷勤,希望父母能给自己更多的流量分配,每每这时,都让为人父的林博士哭笑不得。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流量的使用也必然有所差异,相比年轻一代,年长一点的父母使用流量就比较少。为了更节约流量,提高利用率,比如流量使用最大的家人可以办一张主卡,再搭配两张副卡,一家就可以自由分享更多的流量套餐。更值得一提的是,副卡并非一定要4G,比如老人,可以继续使用自己的神州行卡,孩子也可以继续使用自己的动感地带卡,但都不妨碍他们分享4G的流量套餐。

4G为人们的沟通与网络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为流量的使用打开了闸门。随着移动互联生活的深入,人们会慢慢习惯用手机玩游戏、看电影、听歌、发邮件……所有这些,都会极大地释放人们的流量消费潜力。伴随着4G的上市,刚开始出现了一些流量巨大的极端案例,甚至出现了“一夜4G顶一栋房子”的以讹传讹。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移动专门设计了资费“双封顶”服务——超出套餐的部分,每个M流量收费0.29元,但500元封顶,或者15G流量封顶——也就是说,只要超出套餐的流量使用,最多500元,之后再用即免费。或者当流量消费达到15G,之后就自动切断用户的上网功能。由此一来,如果你办理的日常套餐是每月3个G,那么100元的套餐费再加上500元的套餐外流量费,即便流量无限使用,每月最多的资费也是总共600元,不会出现天价资费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有一种误解,认为4G时代,随着网络速度的加快,流量消耗也会随之上升。其实,传输速度与流量消耗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换言之,不会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而增加流量。数据显示:客户用手机浏览网页,如果浏览一个网页,有很多图片和文字,大概不到200K刷一个屏幕,如果点开一个微博大概50K,如果自己写微博大概25K,如果在线看标清视频网站,一分钟消耗2M,网速再快,消耗流量也是一样的。

但是,网络速度的提升,会直接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比如图片和视频,之前不太会用移动网络消费的东西,随着4G的普及也会变成我们移动生活的一部分。这样说来,4G到来,肯定会增加我们个人的流量消费。有时候,即便有包月,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尤其到了月末,流量提前耗尽之后,需要一些新的举措来满足用户的流量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移动推出了流量安心包业务。订购了流量安心包的用户,如果流量超出套餐后,先按照0.29元/MB计费,费用达到10元后,就不再计费,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到100M,相当于订购了10元100M的流量加油包。

流量季包业务,则是针对那些每月流量使用不平均的用户,比如有些客户出差的时候流量使用会猛增,但又不太确定到底何时出差,就可以选择3个月的G包套餐业务,这样一来,即便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流量用不完,还可以积累到第三个月出差的时候用。同理,流量半年包,可以保证客户在半年时间内自由安排自己的流量使用。

通过推出“流量使用自动提醒”、“500元15G双封顶”、“智能账单”等服务举措,帮助客户及时了解自身使用状况、合理控制费用支出。未来,中国移动还计划推出套餐“自动升挡”服务,每月根据客户消费情况动态匹配当月最恰当的一档流量资费,让客户无须对选择套餐进行过多的繁琐思考,使用4G将像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的简单便捷。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能让用户更灵活地安排流量使用,减少流量浪费情况。现在,中国移动的4G套餐已经涵盖了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从起步的30元/500MB开始,一直到最高一等是280元/11G。但是,另一个数字可能会令人惊讶,全网的户均流量不高,只有5%的消费者,每个月的流量消费会超过10块钱。这多少会让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我们感到不可思议,有许多客户仍未进入以流量为中心的数字生活模式。

这是移动运营商要面临的一个核心矛盾,即如何在人们告别话音时代的同时,培养起新的流量消费习惯。统计表明,人们生活中有大约70%的时间是静止的,在固定场所,比如家里、办公室或者餐馆里,大部分都有Wi-Fi可用。剩余的30%的时间,就是移动运营商们的必争之地。4G到来,让这种竞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流量时代新平台

随着流量消费取代话音消费成为主流,运营商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中国移动的非语音收入已经超过40%,其中流量收入已接近40%,预计明年还会进一步提高,很快就会超过语音收入。这一数据,发达国家的成熟运营商,流量收入能够达到50%以上。未来中国移动期望能够扮演智能管道和开放平台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对流量进行智能分配和管理,为客户精准服务,另一方面可以聚集一批平台产品,打造更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可以预见,4G时代中国移动将会有三大驱动力——流量经营、集团客户和个人数据业务。”

流量经营时代,除了业务模式的转变,对运营商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视频、社交、日志等形式的非结构数据爆发式增长,运营商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必须采用更先进高效的云处理模式。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宝贵的资源,而运营商是拥有客户数据最多的富矿,掌握所有的管道数据,我们使用手机上网、聊天、看视频、购物,都会在运营商的服务器上留下清晰的路径,由此,运营商便可以为我们每个人画像。

在话音时代,规模就是效益,用户量越大越好。因为,话音时代最大的投入成本就是基础性的设施覆盖。但是,在流量时代,规模变成一把双刃剑。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后期的持续性投资也一刻不能停。基站架设好,随着用户数越来越多,流量使用越来越多,原有的信道就会很快被堵死,必须不断地持续投入,来拓宽数据传输的信道。由此,进入4G时代,运营商也就迎来了自己的微利时代。

而今,移动运营商面临着新的身份和角色转换。相应转变的,是运营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纯消费关系转变为现在的服务关系,运营商与客户之间是和谐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网络速度越快,用户体验越好,就越需要运营商能够提供丰富的产品与之匹配。

传统2G和3G时代,人们往往有一个固定印象,即电话费支出就是单纯的沟通联络费用。但是,4G时代,手机不再是单纯的沟通工具,我们使用手机的时候也非单纯联络所用,实际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个智能伙伴。从这个意义上看,每月的话费单,虽名义上仍叫话费单,但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话费”范畴,可以说,4G重塑了运营商的角色,也重塑了运营商与客户之间的和谐关系。

赞一个 (0)收藏 (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3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