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平衡手:大英帝国盛衰启示录(15)

时间:2015-12-01 09:57:25 

此消彼长

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就看到了改良交通的重大意义。

明治十一年(1878年),天皇巡游北陆。虽然行进路线尽可能的避开险地,而且在很多地方专门开辟了巡幸道,但“即使新开的路也是羊肠山路,在陡峭险峻之地到处都架有栈桥,悬崖如屏风耸立,险不敢睹。七、八个町不通乘舆,天皇不得不下来步行,骑马的随从也下马尾随而行。天皇健步在前,将随从落在后面。”(参见《日本经济史》)

这一路的巡视,给明治留下了深刻印象。日本内陆交通之差早已出名,但此番亲身体验,无疑更有助于明治对维新大业的理解。

毫无疑问,作为岛国的日本,应该大力发展海上力量。但拥抱海洋的前提,恰恰是陆地上的革新。如果不能改变内陆的原始面貌,仅靠一连串沿海城市的发展,到头来只能是肥皂泡式的发展。同时随着沿海与内地生活水平的不断拉大,不满情绪会滋长,国家也会面临内乱的危险。

事实上,英国女旅行家伊莎贝拉·巴多在亲身游历日本内陆后,写下了如是一番话:“只有优质的道路才是当今日本最需要的。政府与其从英国购买铁甲舰,进口西洋高价的奢侈品,在不知不觉中使国家疲惫,莫如兴修对国内物资运输有重要作用的道路,通过这些可以带来实际利益的支出,使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最好不过的。”

而这正是明治天皇与他的臣民们所要完成的事业。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111213141516171819..30下一页

相关外国历史

美图欣赏

外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