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野史(3)

时间:2014-05-12 22:00:35 

尤为可贵的是,在《图画修得法》中,李叔同还力倡工艺美术,并指出其水准之高会影响到国计民生。

盖因“一叶之绢,一片之木,脱加装饰,顿易其观”,而技术之巧拙又涉及到“价值高下”。因此,万万不可忽视之,况欧洲诸国已有过经验教训。如英国1851年举办博览会,经过现场实物比较,发现本国产品外观低劣,影响标价,究其原因,盖图画落后所致。

后即“憬然自省,定图画为国民教育必修课”,奋力追赶,终于后来居上。法国亦然,自举办万国博览会后,发现本国图画落后,遂不惜耗巨资提倡图画奖励图画,不几年,终于大见成效———“遂为世界大美术国”。

李叔同在本世纪初即提出上述见解,实属远见卓识,时至今日仍不失效用,仍有其现实意义。

年9月,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从黑田清辉、中村胜治郎学习西洋绘画。作为上海书画公会发起人之一的国画家,李叔同愿去日本俯首改学西洋绘画,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和胆识;作为中国第一代美术留学生,李叔同受到日本舆论界注目。次月,日本《国民新闻》记者到寓所采访,但见四壁挂满黑田、中村画作,又亲睹李叔同之苹果写生,笔致潇洒,记者十分赞赏,特撰访问记刊《国民新闻》,表彰清国人李哀(李叔同留日学名)“志于洋画”。不久,校方开设人体写生课,觉得课堂练习不够,李叔同又雇一日籍模特,按时在寓所另行补课,先后绘下大量人体素描与人体油画。

年,李叔同在杭州出家时,曾将历年所绘油画全部寄赠北京美术学校,作为该校教学参考之用。而校方对此没有引起注意,既未收藏,也没陈列,结果全部失散。

年欧洲举办美术展览会,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李叔同选送油画参展。四处寻访,竟然没找到一幅,李叔同只能对天长叹:“一切的一切都老早丢光了!”因此,李叔同美术作品传世很少,目前能见到的有国画:《墨梅》、《秋意》、《寒林》、《雪后》、《黄昏》;水彩画:《山茶花》;油画:《花卉》;木炭画:《乐圣比独芬(贝多芬)像》等,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的弱肉强食下,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激励民气救亡图存,在仁人志士的呼吁努力下,各级学校设置音乐课,传授西洋音乐文化,并以推行乐歌教育为主,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音乐启蒙运动。作为先驱者,李叔同分别在传授西洋音乐理论知识、编创乐歌两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年2月,李叔同在东京准备报考东京音乐学校,学习西方音乐理论与钢琴,曾独力创编了《音乐小杂志》。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本音乐期刊。杂志办得“小”中见“大”:内容丰富,栏目多样,包括社说、图画、插图、乐史、乐典、乐歌、杂纂、词赋,显示了编者的修养与胆识。其中以李叔同所撰《音乐小杂志序》、《乐圣比独芬传》、《昨非录》、《呜呼!词章》为代表。

《音乐小杂志》阐明了作者的音乐观。运用清秀的文笔,先行论述大自然音响对人体感官的作用,可令“懦夫丧魂而不前”,可令“壮大奋袂以兴起”,因而惊叹“声音之道,感人深矣”!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分析大自然音响与“人为音乐”之不同。然后总结音乐之社会功能,不仅可以振奋民族精神,还可发挥美育作用,小则可以美化人们心灵,大则可以改造社会风气。

“闲庭春浅,疏梅半开,朝曦上衣,软风入媚,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双,依人学语,上下宛转,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悦魄荡心。若夫萧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鹃啼血;疏砧落叶,夜雨鸡鸣,闻者为之不欢,离人于焉陨涕;又若登高山临巨流,海鸟长啼,兴风振神,奔涛怒吼,更相逐搏,砰磅訇磕,谷震山鸣。懦夫丧魂而不前,壮士奋袂以兴起。呜呼!声音之道,感人深矣!唯彼声音,佥出自然;若夫人为,厥有音乐,无人异趣,效用殊靡!

系夫音乐,肇自古初。史家所闻,实祖印度。埃及传之,稍事制作;逮及希腊,乃有定名,道以着矣!自是而降,代有作者,流派灼彰,新理泉达,瑰伟卓绝,突轶前贤。迄于今兹,发达益烈,云翁水涌,一泻千里,欧美风靡,亚东景从。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心情,感精神之淬美,效用之力,宁有极矣!”

《乐圣比独芬传》,参考日本石原小三郎《西洋音乐史》改写。全文仅300字,用精练的语言,简明扼要介绍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并对贝多芬严肃认真的创作风格作了高度评价:“每有着作,辄审定数四,兢兢以遗误是懔。旧着之书,时加厘篡,脱有错误,必力诋之。其不掩己短尤如此。”这是中国人第一篇介绍贝多芬生平的传记,虽然只有300多字,其意义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参照作者在该刊发表的木炭画《乐圣比独芬传》,可以看出,李叔同多么期望中国能够出现贝多芬这样的大音乐家,使中国的音乐文化步入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昨非录》、《呜呼!词章》都是随笔式杂文。前文指出学习西洋音乐不能流于皮毛,“学唱歌者,音阶未通,即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弹‘5566553’之曲,此为吾乐界最恶劣的事。余昔年初学音乐,即受此病”。后文作者通过对中日两国乐歌的对比,呼吁国人重视词章之学:“日本作歌大家大半善唐诗”,日本乐歌“词意袭用我古诗者十之八九”。可惜国人“佥轻视词章之学”,“西学输入”,导致中国“词章名辞几有消灭之势”,使一些不学无术之徒“迨见日本唱歌,反啧啧称其理想之奇妙。凡我古诗之唾余,皆认为岛夷所固有”。李郑重指出,此举“既齿冷于大雅,又贻笑于外人”。

有鉴于此,李叔同主张创编乐歌应注重词章之学,注重民族音调,提倡用五线谱作曲。他的《祖国歌》、《国学唱歌集》、《隋堤柳》、《春游》等乐歌代表作都融贯了其创作主张,表现了他的乐歌风格。

《祖国歌》,创作于1904年。时李叔同在上海沪学会补习科开设乐歌课,特聘请音乐家沈心工来校授课。通过现场观摩交流,李叔同发现中国乐歌皆用西洋曲调填词,词曲往往不切,推广普及受到影响。因此,第二年他主授乐歌时,就将中国民间曲调《老六板》减慢为四四节拍,配入歌词。由于词曲贴切,曲调富有民族特性,而且主题鲜明———歌唱“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世界大国民”。因而一经教唱,便立即由沪学会传遍上海以

至全国,开创了选用民族曲调配制乐歌的成功先例,李叔同一跃而成与沈心工齐名的乐歌音乐家。《祖国歌》如下: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9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