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野史(4)

时间:2014-05-12 22:00:35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

纵横数千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

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世界大国民。

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

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

我将骑师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

谁与我仗剑挥刀?

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国学唱歌集》,作于1905年秋。为了配合国内的乐歌运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文艺主张,李叔同在东京编辑了这本乐歌集,内收乐歌20余首。其中也有李叔同自己创作的歌词,如《喝大令》,歌词写得十分别致,在感慨声中,提请同胞切记家国之痛,不忘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

“故国今谁主?!

故天日已西。

朝朝暮暮笑迷迷,

记否天津桥上杜鹃啼?

记否杜鹃声里几色顺民旗?”

《隋堤柳》,1906年2月作于东京,发表在他主编的《音乐小杂志》上。李叔同在附言中说:“别有振触,走笔成之,吭声发响,其音苍凉。”全曲采用民族曲调作主题,在四三节拍缓慢起伏的旋律中,运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抒发自己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无限感慨之情:

“甚西风吹绿隋堤衰柳,江山非旧。

只风景依稀凄凉时候。

零星旧梦半沉浮,

说阅尽兴亡,遮难回首。

昔日珠帘锦幕,

有淡烟一缕,纤月盈钩。

剩水残山故国秋。

知否!知否!

眼底离离麦秀。

说甚无情,情丝弯到心头。

杜鹃啼血哭神州,

海棠有泪伤秋瘦;

深愁浅愁难消受,

谁家庭院笙歌又!”

《春游》,1913年春作于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发表于李主编的校刊《白阳》上。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首合唱曲。全曲运用西洋作曲手法,采用八六节拍节奏,配以简洁整齐的和声,以轻盈舒展的主部旋律,塑造出一幅春回大地,人们竞相春游赏春咏春的愉悦景象:

“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夕阳。”

李叔同在中国近代音乐启蒙运动中的贡献,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台湾着名音乐家许常惠在其《近代中国音乐史略》一书中指出,李叔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先接受西洋音乐的中国人,是以五线谱作曲的先驱者,在当时中国已是开天辟地的人物”。说他是“中国近代音乐之父”,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年4月,同盟会会员叶楚伧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社址设于望平街,宗旨是向国人宣传中华民国的建国大业。李叔同与柳亚子、胡寄尘等一起应聘入社,参与编务。李叔同分工责编文艺副刊。

清末以来,沪上报纸盛行,为了吸引读者,许多报纸增设副刊。可是所刊文章,多属文人游戏之作,文章单调,内容枯燥,难以引人入胜。李叔同凭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文艺修养,借助自己在海外多年考察所得,不愿落此俗套,全力以赴,大胆探索,终于如愿以偿,将副刊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报界独树一帜,为发展中国近代报刊事业作出了贡献!

创办《太平洋文艺》副刊。分设文艺批评、文艺消息、文艺百话、附录等栏目。分刊文艺论述、诗词、散文、杂感、美术作品等等。每个栏目前,均有李叔同绘制的题花,实是一幅图案画;寥寥数笔,简洁醒目,高雅别致,颇有诗情画意,令人睹不胜睹。与此相配,副刊又分期连载了凡民的《西洋画法》。通过介绍木炭画、石膏写生、向国人提倡西洋近代绘画。凡此种种,均令当时其他报纸望尘莫及。

首倡图画进报,注重图文并茂。所刊图画,题材多样,手法不同,既有传统的中国写意画,也有简练的西洋速写漫画。兼收并蓄,各扬其长。在发表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时,李叔同约请着名画家陈师曾为小说作插图,署名“朽道人”,分期连载,深受读者欢迎。识者揶揄此举为“僧(苏曼殊)道(陈师曾)合作”、文图并茂,妙不胜言,一时传为美谈。于是《太平洋报》名声大振。图画之进报,小说中使用插图,均系李叔同此时首倡。

提倡书法。民国初建,百废待兴,传统书法,亟待倡导。李叔同首为《太平洋报》题写报额,古穆苍劲,带有汉魏六朝气息,与该报创刊号社论《太平洋之太平》发出之呼吁:

四万万同胞作为太平洋之主人,理当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保卫“太平洋之太平”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又在报纸刊登“李叔同书例”,承接社会各界书件,发表书法作品。凡此种种,无疑对民国初期的书法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倡广告画。当时上海各报广告皆另排专版,读者往往不屑一顾,致使广告大失效用。自李叔同在《太平洋报》“主持其事”,即首创新式广告画,一改各报广告旧貌:文字务必简要,排列务求疏朗,式样务求新奇。另附醒目之图案,刊于报纸显眼地位,隔数日即行更换,可谓新颖独创,独一无二,使读者既无法回避又乐于一看。另辟小说式广告、新闻式广告、电报式广告、杂志式广告。所刊广告,皆由李叔同设计绘图,名目繁多,别出心裁,画面不同,出奇致胜,在上海大受欢迎,被人誉为“精通欧美广告术大家”。1912年7月,《太平洋报》终因负债而停办,创刊仅仅三个月。然而李叔同上述种种努力,却在中国近代报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君不信,请看今日之报章杂志有哪一家不采用题花、插图?又有哪一家文艺副刊不设众多的栏目?又有多少人知道,原来这一切均是在当年李叔同首倡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值得欣慰的是,当年李叔同在《太平洋报》首倡之新式广告画,已被方汉奇写入《中国近代报刊史》:“这家报纸(指《太平洋报》)由着名画家李叔同(弘一法师)担任广告设计,代客户进行美术加工。所刊广告有较高的艺术性,很可吸引读者,为其他报纸所不同。”发人深省的是,李叔同首倡的这门广告画艺术尽管业已载入史册,但至今仍后继乏人,尚待有志之士去继承去发展!1912年8月,李叔同应经亨颐校长之邀,到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易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任教,直至1918年夏出家,历时6年。这是李叔同致力培养中国新一代艺术师资的重要阶段。

在这之前,堂堂中国仅有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今师范大学)图工科培养图画师资,然其国画课仅授临摹,西画课也仅授临摹与静物写生,师资只能聘请外国传教士。音乐师资因无专门机构培养,多聘日本教席担任。因此,图画、音乐两课被人轻视,教员地位低下。李叔同自赴任之日起,便竭尽所能,以卓有成效的尝试与创造,对中国艺术教育作了可贵的探索。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9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